
金文元在村里建起了木耳菌生產基地
樹高千尺,忘不了根。延邊軍分區原副司令員金文元退休后回到故里,想盡一切辦法帶領當地村民走上致富路。他說:“因為這里是我的根,是生我養我的故鄉!”為了打消群眾疑慮,消除村民種植風險,他在自己的地里搞實驗,試種五味子、林下參,養殖林蛙、稻蟹,培育木耳、蘑菇。種養成功后,他請鄉親們參觀,義務提供培訓,成為了百姓交口稱贊的“帶頭致富司令”。
自掏腰包為村里 建起木耳菌生產基地
為了讓鄉親們盡快富起來,金文元沒少想辦法。通過與村民的長期交往,他感到,村民想要富,心里要有頂梁柱。群眾有了主心骨,合理運用黨的好政策,才能盡快甩掉落后的帽子。金文元決定用自己承包的林地作為基地,上馬一些短期項目,用經濟效益提高村民創業積極性,帶動村民致富。
2005年開春,金文元在了解袋裝無根單片木耳栽培新技術后,決定給村民引進這個項目。得知部分村民怕賠本不敢干,金文元承諾:“我出本錢,賠了算我的,賺了算你們的。”他拿出3萬元引導村民學習木耳栽培新技術。當一批批袋裝木耳出售后,村民數著手中的票子,心里樂開了花。隨后,金文元又協調30萬資金,在村里建起了木耳菌生產基地,將規模擴大到年產50萬袋,僅此一項使從業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
“要是沒有金司令帶領村民上項目,村民收入不可能增加這么多,我也不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富起來。”鏡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明燦深有感觸地說。金文元來到鏡城村后,幫著李明燦學技術、傳經驗、轉思想。在金文元的帶領下,李明燦栽種4萬多棵樹苗,種植3公頃五味子、4公頃桔梗和5公頃黃芪,率先走上了致富路,并且被省、州、縣三級評為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