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2012年3月15日,福建省古田縣老科協食用菌分會會長、高級農藝師丁湖廣先生作客易菇網會客廳,接受易菇網的專訪。
針對近期國內食用菌市場菇價下跌問題,丁先生向易菇網介紹說:3月份很多菇類的價格都有所下降,比如作為我國傳統的主要出口產品香菇,3月上旬3~4厘米規(guī)格的夏冬菇在浙江慶元市場交易價為6萬元/噸,同比去年下降11.5%,光面菇交易價7.2萬元/噸,同比下降10%。銀耳下降的幅度比較大,3月份福建古田市場交易價為4~4.5萬元/噸,去年同期5.6~6萬元/噸,同比下降40%左右。一些工廠化生產的杏鮑菇、金針菇、蟹味菇等市場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在廣州、上海市場的杏鮑菇10~12元/千克相比去年的14~16元/千克下降了三分之一,湖北宜昌白金針菇價格從去年12元/千克下降到8元/千克,同比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對于菇價下跌,很多工廠出現生存問題,造成菇價下降的原因,丁先生向易菇網分析道:由于去年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fā)文將食用菌出口退稅率由17%下調至5%,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又下發(fā)《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下發(fā)出口退稅率文庫20120201A版的通知》由征收增值稅退稅調整為:“不滿足退稅條件的,予以免稅。2012年3月1日起,統一執(zhí)行出口免稅政策”,使得整個食用菌產品出口企業(yè)不再享受退稅政策,出口下降影響到出口貿易商壓低收購價格,而中間收購商又壓低菇農價格,最終導致市場整體價格下跌。
談到菇類出口產品的下降對國內食用菌生產的影響,丁先生對易菇網工作人員說:如銀耳主產區(qū)福建古田,雖然栽培原料棉籽殼價格由去年2200元/噸下降到今年900元/噸,但勞動成本上升、出口受阻,菇農積極性不高,栽培量減少了50%,使得生產受到很大影響。
丁先生還談了對菇菌產品退稅的看法:國家稅務總局把食用菌列為蔬菜類,但是蔬菜為種植業(yè),載體是土壤,而食用菌是多種材料配制合成載體,其中有一定科技含量。蔬菜栽培比較簡單,而菇類子實體生長管理技術性強相比蔬菜生產管理要復雜,風險也比種植蔬菜大。把食用菌列入蔬菜類免稅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不符合食用菌市場實際情況。
最后對于食用菌的內銷前景丁先生向易菇網說道:我國菇菌文化歷史悠久,自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21世紀人類的合理膳食結構應為:每餐“一葷一素一菇”的倡議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菇類產品的保健、養(yǎng)生功效,隨之消費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如今在老百姓餐桌流行著吃“四條腿”(豬、牛、羊等)不如吃“兩條腿”(雞、鴨、鵝等),而吃“兩條腿”又不如“一條腿”的(菇類產品),這一現象為菇菌的內銷市場打開了更為廣闊的道路。另一方面,我國眾多的人口為菇類的消費提供了市場,丁先生向易菇網工作人員說道:假如每人每天消費500克菇菌產品,人均年消耗量為180千克,全國13億人口每年消耗量將達2300萬噸,加上餐飲消費、食用菌產品加工、保健食品等全國年銷總量將超過3300萬噸,而現在全國食用菌產量大約也在三千多萬噸左右,由此看來我國內銷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所以我們要加強菇菌文化和菇菌養(yǎng)生宣傳,讓更多的人進入“蘑菇圈”消費,食用菌內銷市場必將進一步拓寬,食用菌市場也會更加繁榮。
針對近期國內食用菌市場菇價下跌問題,丁先生向易菇網介紹說:3月份很多菇類的價格都有所下降,比如作為我國傳統的主要出口產品香菇,3月上旬3~4厘米規(guī)格的夏冬菇在浙江慶元市場交易價為6萬元/噸,同比去年下降11.5%,光面菇交易價7.2萬元/噸,同比下降10%。銀耳下降的幅度比較大,3月份福建古田市場交易價為4~4.5萬元/噸,去年同期5.6~6萬元/噸,同比下降40%左右。一些工廠化生產的杏鮑菇、金針菇、蟹味菇等市場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在廣州、上海市場的杏鮑菇10~12元/千克相比去年的14~16元/千克下降了三分之一,湖北宜昌白金針菇價格從去年12元/千克下降到8元/千克,同比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對于菇價下跌,很多工廠出現生存問題,造成菇價下降的原因,丁先生向易菇網分析道:由于去年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fā)文將食用菌出口退稅率由17%下調至5%,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又下發(fā)《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下發(fā)出口退稅率文庫20120201A版的通知》由征收增值稅退稅調整為:“不滿足退稅條件的,予以免稅。2012年3月1日起,統一執(zhí)行出口免稅政策”,使得整個食用菌產品出口企業(yè)不再享受退稅政策,出口下降影響到出口貿易商壓低收購價格,而中間收購商又壓低菇農價格,最終導致市場整體價格下跌。
談到菇類出口產品的下降對國內食用菌生產的影響,丁先生對易菇網工作人員說:如銀耳主產區(qū)福建古田,雖然栽培原料棉籽殼價格由去年2200元/噸下降到今年900元/噸,但勞動成本上升、出口受阻,菇農積極性不高,栽培量減少了50%,使得生產受到很大影響。
丁先生還談了對菇菌產品退稅的看法:國家稅務總局把食用菌列為蔬菜類,但是蔬菜為種植業(yè),載體是土壤,而食用菌是多種材料配制合成載體,其中有一定科技含量。蔬菜栽培比較簡單,而菇類子實體生長管理技術性強相比蔬菜生產管理要復雜,風險也比種植蔬菜大。把食用菌列入蔬菜類免稅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不符合食用菌市場實際情況。
最后對于食用菌的內銷前景丁先生向易菇網說道:我國菇菌文化歷史悠久,自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21世紀人類的合理膳食結構應為:每餐“一葷一素一菇”的倡議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菇類產品的保健、養(yǎng)生功效,隨之消費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如今在老百姓餐桌流行著吃“四條腿”(豬、牛、羊等)不如吃“兩條腿”(雞、鴨、鵝等),而吃“兩條腿”又不如“一條腿”的(菇類產品),這一現象為菇菌的內銷市場打開了更為廣闊的道路。另一方面,我國眾多的人口為菇類的消費提供了市場,丁先生向易菇網工作人員說道:假如每人每天消費500克菇菌產品,人均年消耗量為180千克,全國13億人口每年消耗量將達2300萬噸,加上餐飲消費、食用菌產品加工、保健食品等全國年銷總量將超過3300萬噸,而現在全國食用菌產量大約也在三千多萬噸左右,由此看來我國內銷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所以我們要加強菇菌文化和菇菌養(yǎng)生宣傳,讓更多的人進入“蘑菇圈”消費,食用菌內銷市場必將進一步拓寬,食用菌市場也會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