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福建省“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及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發布日期】:2012-03-21  【來源】:福建省科技廳
           日前,由福建農林大學等單位承擔的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及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省內外專家驗收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一是推動品種創新。育成15個食用菌新品種,14個獲較大面積示范推廣,有3個新品種已通過省級品種認定、獲得品種認定證書;9個新品種通過省作物品種審(認)定委員會專業組的評審,近期內可獲得省級認定;2個新品種已申請國家級認定,其中的蘑菇和香菇新品種可替代使用了近二十年的主栽品種,金針菇F.0303、F.0306和閩金1號正逐步成為工廠化生產的主栽品種。根據各示范與種植基地統計,專項累計示范推廣新品種14684萬袋,創產值15006萬元。
         二是提高菌種質量。完成菌種生產質量控制技術和菌種質量檢測檢驗技術研究,建立了種性鑒別、純度與活力的檢測技術,制定《食用菌品種鑒別技術規范-DNA指紋法》、《食用菌菌種純度檢測方法》和《食用菌菌種活力檢測檢驗技術規程》,形成了菌種質量控制技術體系,為提高菌種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撐。在福州、三明、漳州和古田建設了食用菌一級良種繁育基地各1個,并取得母種生產經營許可證。一級種良種覆蓋能力可達到全省用種量的85%左右,成為全省食用菌良種供應的主渠道。
         三是提升產品質量。完成對疣孢霉、木霉、菇蚊、菇蠅的分布與發生規律研究,探討了疣孢霉、木霉的種群分化規律。篩選出一批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植物源農藥和生物農藥,開發多種物理防治技術,為食用菌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控提供新技術。對10種主栽食用菌栽培過程中的鉛、鎘、汞、砷4種重金屬和敵敵畏、毒死蜱等9種農藥的殘留及控制技術進行了研究。探明了吸收與富集規律,提出了控制農藥殘留與重金屬富集的有效、可行的技術措施,制定了《木生食用菌安全生產技術規范》(DB35/T 1200-2011)和 《草生食用菌安全生產技術規范》(DB35/T 1201-2011)。建設11個安全生產示范基地,通過實施技術規范,產品質量能同時達到(符合)《國際食品法典》、日本的《肯定列表》和我國的《綠色食品》要求,有6個基地的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個基地的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3個基地的產品獲得福建省名牌農產品或福建名牌產品的認定,促進了全省食用菌品牌建設。據11個示范基地統計,累計示范生產4516萬袋,直接經濟效益2314.9萬元。基地舉辦了形式多樣的安全生產技術培訓167期,培訓1.1萬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16100多份,輻射推廣11265萬袋。
         四是建立服務平臺。建設福建省食用菌科技信息平臺,整合食用菌種質資源庫信息,收入了31264 份科技文獻、專利技術和標準,是我國食用菌信息最為全面的信息平臺。進一步完善了“省食藥用菌種質資源庫”和“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在軟件和硬件建設上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食用菌生產是福建省農業九大優勢主導產業之一。本項目實施前的2007年,全省食用菌產量為186萬噸(鮮重),產值80.8億元,至2010年全省食用菌產量達到203萬噸,產值102.67億元,分別增長9.3%和27%,產值超億元的縣(市)由20個增加到24個,增加20%。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亭县| 拜泉县| 尖扎县| 江门市| 泾川县| 黔江区| 庆城县| 绥阳县| 湖北省| 青岛市| 英吉沙县| 崇礼县| 高密市| 赤城县| 宁乡县| 宁武县| 渝中区| 三河市| 大冶市| 澳门| 翁牛特旗| 漾濞| 苍山县| 红安县| 米易县| 资阳市| 且末县| 娱乐| 肃宁县| 湘西| 房产| 鲁甸县| 云林县| 蓝田县| 吐鲁番市| 兴义市| 霍山县| 隆林| 汝阳县| 蒙阴县|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