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木耳”書記王成海:致富就要肯干能吃苦


    【發布日期】:2012-03-19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倩
      從一個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貧窮落后小山村,到現在人均收入超過萬元聞名全國的木耳專業村。建華村十幾年的變化離不開一個叫“王成海”的人,現任伊春市嘉蔭縣青山鄉建華村黨支部書記、嘉蔭縣青山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他,是遠近聞名的科技致富帶頭人。聽他的創業故事,他說的最多的就是:“致富就要肯干能吃苦”。

      


    王成海查看袋栽木耳菌的發酵情況。-東北網記者-李倩攝

      困境中摸索 歷煉成才
      建華村耕地較少,土地資源條件較差,農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以種植食用菌、采集山野菜為主。在國家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實施了“天保工程”后,原本靠種植木耳段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村民們更加陷入生活的窘境。
      “天保工程后,不讓伐木了,村民們能走的走,不走的在這堅持靠上山采點菜,采點藥為生,一年好的能干的也就2000多元。”王成海說。
      當時,做為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成海心頭最大的事就是要盡快尋找一條適合本村的“致富路”,思前想后他認為青山鄉地處林區,林下剩余物較多,多數村民又有種植經驗,還是應該發展木耳種植項目。2002年年底,王成海自掏腰包,在別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試種袋栽木耳5000袋。王成海沒日沒夜的干,功夫不負苦心人,王成海的木耳種植小有所成,當年純收入近萬元。
      但天有不測風云,2005年,他不顧家人的勸阻,為了擴大再生產,毅然拿出多年積蓄的5萬元。由于自己急于求成,盲目的擴大規模,在做菌期間,因技術掌握的不全面,致使所做的3萬袋菌袋剩下不到1萬袋,偏又逢木耳價格一路下跌,短短的兩個月時間里,木耳價格由每公斤50元跌到每公斤30元。王成海重重的“跌了一跤”,當他快要支撐不住,想放棄的時候,他想到了百姓生活的貧苦、村屯落后的面貌,幾經思考,他又重新振作,找原因,總結教訓。為了提高自己的種植技術,他自費到牡丹江、友好等地的袋栽木耳基地參觀學習。同時,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收集其它食用菌市場信息,確定了香菇、元磨等市場前景好、見效快的新品種,開始了新的食用菌種植之路。

      堅持發展與履責并重 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做為村黨支部書記,老王一直把帶領群眾致富做為自己的首要責任。為此,他經常向群眾傳授袋栽木耳種植經驗和技術,對有意愿種植的農戶,他總是以最低市場價提供菌種;對那些想種又無資金的農戶,他還免費為他們提供菌種。
      空閑時,他到群眾家中拉家常,講到的都是袋栽木耳種植技術、市場行情、經濟效益。王成海還主動聯系了3個貧困戶,同村的徐俊友沒有技術,王成海就手把手的教;沒有資金,王成海個人出資2000元幫助購買做菌材料。在他的幫扶下,當年徐俊友就純獲利7000余元。通過幾年的發展,2011年徐俊友的種植規模已達到5萬袋,當年純獲利65000元。提起這一切,徐俊友總是激動的說:“我們家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老王了”。
      幾年來,在王成海的示范帶動下,青山鄉建華村發展食用菌的熱潮迅速興起,在建華村也逐漸形成了以袋栽木耳生產為龍頭,強戶幫弱戶、富戶幫窮戶的經營模式。全村100%的村民從事袋栽木耳生產,并靠此發家致富。2011年全村種植袋栽木耳550萬袋,實現產值1500多萬元,僅袋栽木耳一項就為村民增加800多萬元的收入,人均純收入突破了2萬元大關。
      王成海始終堅信“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在他的影響號召下,成立了嘉蔭縣青山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該社現有社員42人,固定資產投資1150萬元,年帶動當地農民增收800多萬元。村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建華村,整村都是成排紅色屋頂的磚瓦房,家家房頂都有太陽能熱水器,屋里生活設施與城里人無異,由原來全縣最貧困的村變成了全縣最富裕的村。

      


    王成海查看木耳培養料。-東北網記者-李倩攝

      堅持“共同富裕”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建華村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王成海的帶領下,本著提高黑木耳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經過全體會員和廣大種植戶的共同努力,使黑木耳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并帶動了本村及周邊村屯居民共同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堅持“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積極幫助合作社健全內部運行機制,保證了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對成員管理、業務培訓、財務管理、產品銷售、收益分配等做出了明確規定,有效規范了合作社行為。
      為規范黑木耳的流通秩序,合作社使流通經紀人由分散走向了聯合,由散亂無序走向了規范統一。合作社一頭聯市場引客商,一頭建基地連農戶,實現了生產流通的組織化。合作社通過幾年的運營,逐漸形成了開放、競爭、有序的流通秩序,搭建了良好的市場平臺,拓寬了銷售渠道,有效保護了農民和客商的利益,實現了雙贏。
      合作社成立以來,始終將開展好各類服務,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最大限度地為社員謀利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有效開展服務。近年來,通過舉辦專業技術培訓班,共培訓農民1500人次,還多次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于每年6月份組織開展黑木耳種植技術、經驗交流活動。通過講解、技術指導和相互交流,使廣大種植戶提高了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為提高黑木耳產量和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
      另外,由于黑木耳市場價格不穩定,加之一些商販有意攪亂市場行情,使種植戶對產品行情掌握不準,常常賣不到合適價錢。為解決這一難題,合作社在每年木耳銷售期之前,及時收集發布黑木耳市場信息,組織指導農民銷售木耳,有效保證了農民的根本利益。同時,還組織人員到北京、廣州等地考查市場行情,尋找銷路。并與山東等地公司鑒定供銷合同,自2008年以來共銷售木耳850噸。

      加強組織 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這幾年,建華村在食用菌合作社的帶領下,通過發展食用菌項目,村干部富了、鄉親們富了、建華村也富了,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收,農民致富。 
      面對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有利條件,下一步,合作社將借鑒先進經驗,找準自身差距,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準確定位,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經濟效益。從合作社和種植戶需求出發,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以有機綠色食品的認證為方向,以逐步提高青山鄉建華村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為目標,努力把建華村的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帶動全縣乃至伊春北部地區食用菌產業走上龍頭帶基地、基地聯市場、市場促生產、生產創品牌的良性循環發展道路。努力實現規模化、品牌化,以“市場+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和壯大。
      王成海說:用不了多久,市場上就能看到我們自己打造的“青河山”牌黑木耳了。”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浦北县| 莲花县| 桐城市| 巨野县| 自治县| 巴青县| 清河县| 东乌| 柘荣县| 富平县| 广东省| 文山县| 中方县| 曲靖市| 韶山市| 中宁县| 海口市| 商丘市| 江永县| 衡东县| 林甸县| 璧山县| 乐昌市| 淅川县| 新乐市| 临汾市| 龙门县| 瑞金市| 错那县| 克拉玛依市| 万荣县| 景东| 深圳市| 云安县| 望江县| 荔浦县| 嘉兴市| 青州市| 阜平县| 抚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