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沈陽蘇家屯永樂鄉互助村溫室大棚里,陽光普照,休眠的葡萄樹下,一株株蘑菇顯得格外醒目。鄰居說:“這個蘑菇直徑20厘米以上,快趕上靈芝了,老崔種的挺有成果呀!”葡萄產業帶頭人崔連柱說:“第一次搞蘑菇,經驗不足,多虧市科協"科普惠農興村服務隊春耕備耕基層行"活動,幫咱把專家請進了大棚。”
永樂街道被國家葡萄協會命名為“中國溫室葡萄第一鄉”。崔連柱介紹說,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葡萄的休眠期,大多葡萄種植戶都會在休眠期套種小白菜、油菜等綠葉菜,增加一些收入。但由于近年來,葉菜價格不很穩定,時賺時賠,所以他們一直考慮能否幫農戶找到一些收入穩定的作物。
沈陽農業大學食用菌專家、遼寧省“蘑菇大王”馮景剛教授告訴老崔,葡萄套種蘑菇,關鍵在于播種時間,去年的蘑菇沒種好,主要在于播種時間晚了。馮教授還給老崔算了一筆賬,結論是蘑菇的投入產出比高達1:3左右。1平方米能產20斤蘑菇,按照每斤蘑菇3元左右價格計算,一個大棚套種蘑菇的收入肯定超過一萬元。
據了解,農業科技培訓是“春耕備耕基層行”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全市各級科協組織沈陽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與基層農業科技人員130余人,在全市各鄉鎮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活動300余場,培訓農民2.8萬人次。
沈陽市科協的工作人員介紹,當鄉鎮甚至農戶有需求的時候,向市區縣各級科協提出申請,我們會在一周之內將專家請到田間地頭。
永樂街道被國家葡萄協會命名為“中國溫室葡萄第一鄉”。崔連柱介紹說,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葡萄的休眠期,大多葡萄種植戶都會在休眠期套種小白菜、油菜等綠葉菜,增加一些收入。但由于近年來,葉菜價格不很穩定,時賺時賠,所以他們一直考慮能否幫農戶找到一些收入穩定的作物。
沈陽農業大學食用菌專家、遼寧省“蘑菇大王”馮景剛教授告訴老崔,葡萄套種蘑菇,關鍵在于播種時間,去年的蘑菇沒種好,主要在于播種時間晚了。馮教授還給老崔算了一筆賬,結論是蘑菇的投入產出比高達1:3左右。1平方米能產20斤蘑菇,按照每斤蘑菇3元左右價格計算,一個大棚套種蘑菇的收入肯定超過一萬元。
據了解,農業科技培訓是“春耕備耕基層行”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全市各級科協組織沈陽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與基層農業科技人員130余人,在全市各鄉鎮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活動300余場,培訓農民2.8萬人次。
沈陽市科協的工作人員介紹,當鄉鎮甚至農戶有需求的時候,向市區縣各級科協提出申請,我們會在一周之內將專家請到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