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機雙孢菇發菌培養:培養室(棚)提前清理衛生,地面灌水,地毯式噴灑百病傻溶液,密閉2天后,地面撒施石灰粉,即可將接種后的菌種移入。發菌期間,盡量控制培養室溫度在25℃左右,不超過28℃,安裝水溫空調的最低可降至22℃左右,一般農戶不具備條件,可采用土法降溫:發菌棚內地面上用磚碼起20厘米高,鋪上新塑料膜,將菌種瓶立式排入,灌入地下水,每天換水1-2次,即可使菌瓶內保持25℃以下。每3天左右噴灑一次藥物以作預防,可采用百病傻與賽百09交替施用;發現有菇蚊類成蟲時,隨即噴施高效氯氰菊酯予以殺滅。
8.有機雙孢菇剔雜處理:接種后第三天,即開始檢查剔雜,發現任何非雙孢菇菌絲的菌瓶,隨即移出室外,有鏈孢霉菌污染的,應用方便袋從上往下套住菌瓶,慢慢移出。對一般雜菌的污染,可噴施藥物后將料倒出,曬干后再次利用;對鏈孢霉菌污染,應遠離培養室倒料,并予焚燒或深埋,空瓶用70℃以上熱水燙殺,洗凈后再用。
9.有機雙孢菇暫時保存:約經35-45天,菌種完成發菌,暫時不用的菌種,應予低溫存放,一般保持2℃-4℃條件即可。
10.有機雙孢菇質量檢驗:雙孢菇的菌絲濃白、清晰,生長有力,呈扇形生長,絨毛狀菌絲多、整齊,氣生菌絲潔白;現在采用最多的“2796”屬半氣生型品種,其菌絲旺盛、一致;沒有黃白色厚菌被;菌絲濃白粗壯,遇高溫時微黃、可出現少量束狀菌絲,上下均勻一致。
瓶內菌絲生長不健壯、呈散亂狀態,或有“退菌”、斷菌”現象,料轉色、結塊或干縮,出現白色、淺黃色圓形塊狀物或不規則暗斑,有雜菌和螨類滋生,無蘑菇香味,具漂白粉或腥臭味等,均為不合格菌種。若菌絲呈淡黃白色,且菌絲萎縮,生長無力,或生長中就有菌被形成,則為培養基較濕或較老的菌種;菌種瓶內上部菌絲收縮變干,下部菌絲生長尚好,為培養基過干,培養溫度過高;如果生長不均勻,表明麥粒浸泡和預煮時間不夠;若生長中菌絲漸變黃,表明培養溫度過高;若菌種瓶內上方出現很厚的菌被,是生產性能差或生理性狀老化的菌種,不宜使用。一直在高溫條件下培養的菌種,播種后不易吃料,發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