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菇是臺灣洛巴依口蘑的商品名,學名屬于傘菌目、口蘑料、白蘑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食用菌新品種,被譽為食品中的“曠世奇珍”。金福菇味微甜而鮮美,耐貯性好,適于鮮銷與干制加工,深受市場青睬,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金福菇的高產栽培技術。
一、場地選擇
栽培金福菇即可選擇室內空房架層床栽,或者使用室外冬閑地,菜園及果園作為栽培場來進行培養。
二、培養配方
金福菇的基質培養料可以現場從不同地區獲得。培養材料需要新鮮,干燥,不發霉,不腐爛。
配方:①干純稻草100%;②干純麥草100%;③大豆稈50%,玉米稈50%;④干稻草4、培養料處理50%,谷殼50%。
三、裝袋接種
處理過的培養物置于30cm×60cm的塑料袋中。裝料必須緊實、呈圓柱形,菌種播在中間及兩頭共4層,并在菌種部位刺微孔透氣增氧促發菌,所接菌種呈紅棗大小。用種量是培養料重量的5%—8%,菌種蓋滿料面,最后用編織繩捆扎袋口,但不要太緊,以利通風。
四、菌絲培養
把接過菌種的培養袋搬入衛生干燥、通風透氣的培養室培養菌絲。排袋培養時,最多疊3-4層,堆積成“井”字狀,每排之間留下通風道。當菌種萌發時,菌絲體生長至2/3位置,可松解袋口透氣增氧,在發苗期間,每星期倒袋1次,1般25—30天,菌絲長透培養袋。
五、覆蓋土壤
打開充滿菌絲的培養袋,均勻地在袋頂覆蓋1層3—4厘米厚的腐殖土或稻田土(土壤中加入0.10%菇寶素),然后將菌袋放在排放架子上或地面上,噴水滋潤,誘導出菇。
六、出菇管理
一般覆土7—10天白色菌絲爬上土面,待士層表面布滿濃白菌絲后,停止噴水降濕,使袋面菌絲倒伏,迫使從營養階段進入生殖期。在此階段,空氣的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空間溫度為15-30℃。加強通風換氣,刺激土層中的菌絲形成菌束,進一步扭結原基發生菇蕾。
七、及時收獲
金福菇從菇蕾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5—7天。當菌蓋肥厚緊實、菌褶的菌膜尚未破裂開傘時采收。收獲第一個潮菇后,應補充水分,再次提高蘑菇的產量。10-12天后,第二個潮菇將被開采。管理方法與第一個潮菇相似,可連續使用3-4次潮菇。一般每袋500克培養料產口蘑250克,生物轉化率達50%。
以上就是金福菇的高產栽培技術,金福菇是一種正處于開發中的優質食用菌 ,菇體肥厚白嫩,味微甜而鮮美,香郁爽口,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市場需求較大,具有較高的栽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