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菇,又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日本稱白色松茸,是熱帶地區的大型稀有真菌。其子實體叢生、粗長肥厚、顏色鮮白、肉質脆嫩、風味頗佳、營養豐富,堪稱味質兼優的菇中姣姣者;加之在夏季缺菇時節上市,格外受到青睞。在上海、廣州、杭州等市每千克鮮菇售價達14~18元,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珍稀菇種。下面介紹夏季金福菇高產優質栽培的6個關鍵措施。
1 生產季節“兩對準”
金福菇屬于高溫型的菌類。安排生產季節時要做到“兩對準”:①對準種性特征.菌絲生長溫度在15~36℃均可,但以25~30℃最佳;子實體形成溫度為15~33℃,但以23~28℃最好。②對準當地氣溫 春季3~4月份不低于15℃時點種。點種后的菌袋經過50~60天的培養,到6~9月正值長菇最佳溫度季節。
2 原料選用“三要求”
金福菇高產優質原料選用三要求:①富含纖維素。例如棉籽殼、玉米芯、稻草、蔗渣等。②無霉爛變質,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及農藥殘留。③配比合理。適用的配方為:棉籽殼96%、石膏粉1%、石灰2%、過磷酸鈣1%;或玉米芯50%、棉籽殼46%、石膏粉1%、石灰2%、過磷酸鈣1%;或稻草76%、棉籽殼 20%、石灰2%、石膏1%、過磷酸鈣1%。可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就地取材。在配方的原則上掌握主要原料為96%、石灰2%、石膏粉1%、過磷酸鈣1%。
3 發酵滅菌“四達標”
金福菇是采取發酵料床栽或袋栽,其培養料發酵滅菌必須做到“四達標”:①原料預處理達標 根據不同原料區別處理,稻草應切成3~5cm長的小段,然后放入水池中,加入生石灰,浸泡24~30小時后撈起,使之降低堿性。玉米芯加工成黃豆粒大小。棉籽殼保持自然;②建堆發酵達標 在主料中加入石灰、過磷酸鈣、石膏粉,并加入清水110%~120%,攪拌均勻,然后建堆發酵10~15天,中間翻堆2~3次;③含水量達標 培養料含水量掌握在60%~65%;pH7~8。④裝袋滅菌達標 經過處理后的培養料,裝進17×33cm或22×40cm的塑料栽培袋內,然后通過常壓滅菌,要求溫度在100℃后保持5~6小時,停火后繼續燜12~18小時,最后卸袋散熱冷卻。
4 菌袋培養“五注意”
點種發菌培養要注意五個方面:①降溫點種袋內料溫降至25℃左右時,方可進行點種。采取兩端點種法,每瓶菌種可接種30~40袋;②培養條件點種后的菌袋置于清潔、干燥、避光的培養室內,壘疊4~5層培養;③松口通風 當菌種萌發、菌絲長到袋內一半后,應將袋口薄膜松綁,使氧氣透進袋內;④溫度 養菌溫度低于15℃時要加溫;⑤觀察生理成熟期 經過30~40天培養,菌絲長滿袋后,進入生理成熟期。
5 畦床覆土“六必須”
金福菇采取野外架床擺袋覆土長菇。這個環節要做到“六必須”:①菇棚必須適宜 坐北朝南,“三分陽七分陰”,棚內可搭建4~5層架床;②架床必須鋪底 床底先鋪一張編織布后,再鋪上2cm厚的細土;③袋內必須覆土 菌袋上架后打開袋口薄膜,覆3~4cm厚的腐殖土;④表面必須保濕 覆土后用噴霧器噴水,并在覆土表面蓋上茅草或報紙保濕;⑤誘基必須抑制茵絲 覆土后8~12天白色菌絲爬上土面,待表層布滿濃白色菌絲時,去掉床面茅草或報紙降濕,促使表面菌絲倒伏,才能誘發原基形成;⑥催蕾必須優化環境 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溫度掌握在20~25℃為適,同時加強通風換氣,增加光照,刺激土層內的菌絲分化,促進原基扭結分化子實體。
6 出菇管理“把六關”
金福菇從覆土到出菇一般需13~18天。應根據子實體生長發育不同階段進行管理,具體要把好“六關”:①菇蕾期限濕 幼菇發生期一般不噴水,干燥的天氣宜于空間噴霧狀水;②發育期增濕 當菇體長至3cm高時,每天噴水1~2次,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③成熟期停濕 子實體進入成熟期要停止噴水,避免爛菇;④盛夏防高溫 盛夏氣溫超過30℃時,應加厚遮陽物,同時向畦溝灌水,空間噴霧降溫;⑤適時采收 從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一般需12~15天。當菇柄粗長、上小下大、菌蓋平展、表面光滑時,就要及時采收;⑥收后續管轉潮
采收后及時清理畦床殘留物,整平料面,停止噴水,生息養菌5天后繼續噴水,并噴施1次營養液繼續管理。2周后第2潮菇又出現,一般可采收4潮,如果管理得當,則生物轉化率可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