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對技術要求很強,大大小小的食用菌企業都會有技術員,有的技術員在企業如魚得水,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但也有的技術員郁郁寡歡,在企業不得志。世上的路有千萬條,但到底哪條路才最適合技術員呢?
中國食用菌已到了產業升級轉型期,伴隨著中國食用菌企業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大進程,食用菌企業對技術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技術員這個群體只能是逐漸壯大,必將成為當今食用菌企業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產業發展賦予技術員的不僅是榮耀和責任,也不僅是薪水的高低,更有著這個行業競爭激烈時代所特有的壓力和危機感。
當今食用菌產業,面臨多元化結構、產品由買方市場轉于賣方市場,甚至供大于求的時代,那些孜孜以求找尋歸宿感、認同感的技術員經常要面對的是食用菌企業外部競爭對手的競爭和內部企業老板的業績要求,以及不斷變化著的行業環境,技術員們應該怎樣在食用菌企業中獲得更大的運作空間和不斷構筑自我價值優化現實的平臺呢?這個問題值得探討。
以往我們的技術員專業素質要求更多強調的是忠實履行、踏踏實實、按部就班、循規蹈矩,職責大多是以生產食用菌產品為導向,進行單一平面的數量式工作。比如單純的生物轉化率、污染控制指標、菇品質量。現在食用菌產業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環境也在變化,行業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食用菌企業對技術員需求層次更高,技術員開始向多元化特點轉變,即他們開始根據食用菌市場的競爭變化,各食用菌企業的需求,重新定位自我的目標,重新設計自己的規劃,同時根據自身所服務食用菌企業的行業屬性和產品特點,開始尋求差異化,找到細分市場的切入點。創新需求,不斷提升適應市場的能力,以滿足市場需求。另外除了對市場機會的把握外,還要對周圍環境再認識,對資源整合能力的充分發揮,這樣才能適應市場變化,進入質量式工作時期。
以往我們要求食用菌企業技術員具有處世的智慧,而現在的技術員更要具有處市的能力,雖然一字之差,但意義迥然不同。即對市場變化要有敏感性,準確定位市場,不斷創新、滿足市場的需求。適應市場發展的技術員才是好技術員。
技術員是相對于食用菌企業老板而言的,他們是借助于他們所受到的專業訓練或擁有的專業技能而服務于企業。老板的職能是提供資本,而技術員的職能是技術運營。技術員主要是負責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不是對老板或企業的整體負責,也不應該依附于企業或老板,相對而言,技術員對于企業和老板而言是自由的,是可以選擇和流動的,這正是技術員的生命力所在;食用菌企業需求決定技術員的價值。如果一個技術員缺乏業績的支持,沒有技能操作的基礎,隨時都面臨被企業拋棄的可能。因此自身價值是技術員的生命,一個技術員業務素質差就有可能告別職業生涯;食用菌技術員是專業化的人才,依靠的是自己的特殊專業技能,而不是自己的資本,因此他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專業水準。由于市場環境、技術和競爭對手隨時在發生變化,食用菌企業對技術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技術員還要對自己進行專業定位。總之,技術員必須善于學習,善于取經,理論聯系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在自己的責任范圍掌握更多的知識,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有效地解決出現的技術問題,使自己的能力符合自己所承擔業務的技術要求。
總之,這個行業的技術員必須有積極、務實、求真、自信的心態,好的態度產生好的驅動力,注定會得到好的結果。技術員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才能更好地給自己準確定位,擺正位置,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之所在,方能在這個行業趁著應對,輕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