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無商不奸之說,把義和利完全對立起來,在我們食用菌行業這對不對,有必要用辯證思維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誠然,我們這個行業為了賺錢有些真是見利忘義,坑那拐騙的有之,大忽悠有之,偽科學有之,假冒菌種有之,虛假技術有之……。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有利有義的也不少。義和利有一致性,比如說合法種菇、合法賺錢、用技術普惠與菇農,同新產品、新設備惠澤行業人。企業也好,菇農也好,本就是為了取利,但只有取義才能取大利。比如說企業發展方向,股東要分紅、員工要工資,這就是義,往往只有取義之后才能掙大錢。把兩者很好的統一,脫離了義的利只能說是一種惡欲?! ?/span>
做食用菌產業要守正才能出奇,要有非常良好的價值觀,有一個正確的目標和很好的責任感,這樣食用菌企業才能做大、做強、做好。
我國食用菌產業風風雨雨幾十年,走過太曲折的路,我始終覺得不是我們行業人員才能的問題,有很多情況下或許我們還能干的更好,能在這個行業干的優秀的主要體現在他們善于變通。但我們更多的教訓,凡是變通多的地方,一定活不下來;沒變通的,現在也沒什么問題。所以守正才能出奇,奇多就邪了。守正就是依法經營,按行業規矩辦事,良好的心態,比如說欠錢還錢,虧損認賬,做錯了趕緊檢討。一個食用菌企業虧損了不丟人,作惡犯法才丟人。在食用菌產業上有所發展,堅持正氣最主要的。
國人常說“心平才能氣和,氣和才能人順,人順才能做事”。例如,您要要成為食用菌界最有錢的人很難,成為食用菌行業的老大也難,如果您有這個欲望,就是把食用菌企業辦成一個非常盈利的企業,一個讓員工開心、愉快的企業。精神上滿足、物質上也豐富。不要把目標幻想的過大。我覺得要心態要平和,就是把無限的欲望控制在一個自己能夠駕馭的地方內。不要在“大”上較勁兒,在“好”上較勁兒,在“愉快”上較勁兒。食用菌企業盈利,員工愉快,自己也高興。以感恩的心態來做,欲望就會控制。讓企業能做到給股東以回報,給客戶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給員工比較明確的回報和更好的福利,這就盡職盡責了。
在食用菌這個領域里我們追求的是一個結果,不是客觀原因。不要異想天開,能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在努力爭取的前提下,順其自然,自然可心想事成。老子《道德經》曰:“將欲強之必先弱之,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如果你能考慮到“獲取利潤之后的利潤,核算成本之前的成本”,你的企業的發展自然不會太差。
儒家的以義求利,古代晉商、徽商在經營中的自律行為,以及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都是應該繼承和發揚的,也應該作為食用菌企業的自我約束而存在。對收益要主動容讓。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嘛!只要會“讓”,市場就會做大。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