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行業的教師多為食用菌專家學者,關于食用菌專家學者的文章我寫了不少,是是非非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那么如何做一讓行業人員普遍尊敬的食用菌教師呢?
受尊敬的食用菌教師通常善于用豐厚的知識底蘊精湛技術;用高尚的職業境界詮釋學德;用宏闊的眼界提升思想。
志存高遠,敢為人先。從菌之路布滿了荊棘,志不強者難以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地。作為受尊敬的食用菌教師,要幫助菌界后生拓展其眼界,鼓勵其勤于思考,勇于攀登,教授其食用菌專業知識,但更要給予他們挑戰食用菌權威的勇氣;需引導他們以攻克菌物學難題為己任,鼓勵他們主動發揮創造力、自主性和想象力去探索、研究,不要一味地以書本理論為真理,而應主動構建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精勤不倦,持之以恒。我國很多食用菌大師都把精湛的技術,高尚的學德作為追求的目標。而精勤不倦,持之以恒的態度無疑是攀登巔峰的捷徑。
求真務實,無私無畏。教師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去追求知識,傳授知識,超越利益的興趣,消除劃分人我的偏見,確立了食用菌科學研究的道德理念,保持了永久平和的心境,體現了食用菌教師嚴謹審慎的價值觀,是保障菌物學研究真實準確的準則。
補偏救弊,長善救失。其一,初入菌界的后生常犯四類錯誤:或貪多嚼不爛、知識面狹窄、避重就輕、淺嘗輒止。食用菌教師的作用便在于督促其克服此類弊病,即確定明確的研究目標,以專一的問題為中心從事研究時,要旁征博引,深入探索掩蓋于表面之下的知識網絡及其相互關系,并分析推理,反復求證,培育他們百折不撓的恒心與毅力。其二,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因材施教,要搭建起促進其個性化發展的平臺,讓每個學生找到能發揮自己最大潛能的位置,并促進學生們的在互交流與學習中彼此獲益。
教學相長,精益求精。食用菌教師只是幫助學生發掘了存在于人內心深處的智慧,教會了他“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為學方法。而學生在學習、思索與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不斷地與食用菌教師的交流與碰撞也可給食用菌教師以提示。菌物學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養能夠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原創力的人,而這樣的人才是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希望。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