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蝴蝶效應在菌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這個菌界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比如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誰也沒想到一位12歲的小學生的檢測能引起那么大的轟動效應,我們菌界也確實存在極少數菌人對蘑菇進行漂白的事例,真是一條魚腥了一鍋湯啊。當然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
在食用菌的生產管理過程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我們很多同仁養成了注意收聽天氣預報的好習慣,因為食用菌是活的生物體,它受到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
蝴蝶效應往往給菌人一種對未來行為不可預測的危機感,但從褒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使我們菌界同仁有可能“慎之毫厘,得之千里”,從而可能“駕馭混沌”并能以小的代價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它能使我們發現食用菌產業無序中的有序,如今的菌界存在著太多的無法預測性,這個話題也必將成為全菌界共性的問題。我們希望有更多菌人能走進迷惘之門,以更深邃的眼光來審視這個菌界。今后或許能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
這個菌界“蝴蝶效應”的復雜連鎖效應,每天都可能在我們菌人身上發生,這個菌界不會有什么后悔藥,需要的是正確地把握我們的現在,也許,以后的結果就會趨向于好的方面,而走錯一步你可能短時間無法發現,但是幾十年后斷送的,就不僅是你的未來,而是更多。我們的有些菌人一直在從菌路上迷惘著,彷徨著,不知所措,心情煩躁。但菌人們總是在做決定、改變決定。不斷變化,不斷成熟,不斷調整,校準著菌人方向或是目標。知道了“蝴蝶效應”,我們菌人是否領悟了:我們是否以樂觀的心態從事菌業,是否從菌業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呢?我們沒必要被他人的論斷束縛了自己從菌之路的步伐。
“蝴蝶效應”問題的關鍵是選擇的偶然性以及每一個選擇都會產生一系列不可預測的影響,這對我們菌界同仁的所作所為很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我們菌人應該清楚意識到我們的每一個細小行為都影響著下一步行動,也會影響到我們周圍的其他菌人,而他們又會影響到他們周圍的菌人,如此成幾何級數發展下去,將會產生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我們不僅要對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負責,而且要對其他菌人負責,甚至要對后來的菌人負責,因為我們的菌界前輩已經為我們負了責任。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存在先于本質”,就是說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是好菌人還是壞菌人,我們所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