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松苑賓館召開了省科協七屆五次全委會議,全國政協常委、省科協主席劉淑瑩研究員做的工作報告引起了陣陣掌聲,筆者列席了此次會議,從本次會議可以看出,今年的農技推廣又將會搞的轟轟烈烈。
前幾天到農村,正碰上當地科協組織農技推廣活動。場面很壯觀,工作人員熱情高漲,手持喇叭筒高聲宣講,還有的散發一些科技書刊,忙得不亦樂乎。但農民興趣似乎并不高,大部分聽兩句就走人;對于免費宣傳的小冊子,不少農民翻翻就隨手一扔……
場景顯得很尷尬。難道農民不愿意學科技、用科技?我覺得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農技推廣活動大大脫離了農民的現實需求!
有感于我們食用菌科技推廣的難題,不也如此嗎?種菇的老齡化已經體現,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到城里打工,在家種菇的多是婦女、老人,文化水平并不高、接受能力有限,需要有針對性地、深入淺出地進行食用菌技術輔導。
栽培食用菌并不簡單,而是個周期長、環節多的系統工程:菌種選擇、培養料配制、滅菌、接種、發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蟲害防治……單靠一兩次技術突擊解決不了問題。
現在是市場經濟,什么菇好賣、價格高,菇農就種什么,幾乎一年一個變化。食用菌科技推廣要有新內容,如果都是老一套,菇農怎么會感興趣?時代在變,菇農的需求在變,食用菌科技推廣也要與時俱進。
我們要改變以往的食用菌專家有什么技術就講什么、怎樣方便就怎樣搞的老做法,食用菌專家先到菇農群去實地調查,然后根據菇農的實際需求,把相應的技術集成配套,給菇農提供“科技套餐”;要鼓勵食用菌科技人員推廣技術,支持他們帶項目、帶資金,與種菇大戶、食用菌企業組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實體,實行科農工貿一體化,切實推動現代食用菌的產業化;
有關高等科研院校在食用菌主產區建立集科研、推廣、培訓、教學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實驗站,鼓勵食用菌專家長期下鄉,一邊通過食用菌科技示范園推廣新成果,一邊與當地政府聯合搞培訓,這樣菇農眼見為實,必會深受菇農歡迎。
由此可見,食用菌科技推廣關鍵要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真正讓菇農聽得懂、學得到、用得上。
現在是陽春三月,又是一年春來早。期盼有關部門更加注意研究菇農需要,更加注重實效,讓食用菌科技推廣既“開花”又“結果”,為菇農做出新貢獻!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