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首發】 我國南方盛產的竹子,間距一般都不大,雖有點擠擠挨挨、粗細不同,但不管粗細,都挺拔陽剛,直沖云霄。不管“老中少幾輩”,幾乎都是一樣的高,直至接近頂部才生枝發葉。
毛竹在新竹生的長期,周圍方圓10多米以內的“老竹”要恪守“禮讓新生”的原則,只能望天興嘆,眼睜睜地干看著新竹以資源壟斷的方式獨自飚拔,新竹生長期結束以后,周圍的老竹子可以恢復生長的權利。“竹林法則”嚴格約束強者利用優勢控制和壟斷資源、阻止和扼殺幼弱者,要讓幼弱者也具備了同等的競爭能力以后,再開始競爭。“竹林法則”則是情義至上、保幼助弱、公平競爭。
而我們知道,東北茂密的森林里,大樹遮罩下的小樹不可能長大成材。但凡大樹底下的小樹,無不畸扭歪曲,瘠癟枯弱,奄奄一息。其原因很淺顯,陽光、空氣、雨露、水肥等等資源都被大樹搶奪和壟斷了,小樹當然只能茍延殘喘,以致被欺訛枯斃。“叢林法則”是殘酷無情,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有感我們食用菌界,多的是“叢林法則”,缺的是“竹林法則”。我國食用菌產業這幾年發展的很快,總產量已居世界首位,唯一左右國際市場的農產品也只有食用菌了。目前我們正由世界食用菌生產大國向世界食用菌強國邁進。但在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是眾多菇農的發展托起了產業發展的脊梁。他們為中國食用菌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可悲是我們的菇農逐漸處入更加弱勢的地位,這個行業有一部分人靠深厚的社會背景,套取國家財產,迅速斂財致富,也有的菌人利用各種非法手段致富,少數涉菌官員靠以權謀私致富………。加之“叢林法則”盛行,弱肉強食,富者更富,窮者更窮,食用菌產業兩級分化日益凸現。隨著食用菌工業化的推進,甚至業內有些人士認為,菇農逐漸將淡出食用菌這個大舞臺。
偉人鄧小平生前有句名言“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 我國食用菌產業的轉型與發展帶來不公平問題日益凸顯。防止弱勢菇農群體擴大化、積弱化、復雜化的趨勢,成為當下和今后一個時期食用菌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菌界亂象恰恰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這種情況任由發展,得不到有效遏制,勢必影響整個菌界的穩定。解決這個問題,“竹林法則”很值得我們借鑒。那就是,加大對強勢群體收入的約束和抑制,增加對弱勢菇農群體的保護和救助,充分發揮菇農的主體作用。在食用菌栽培實踐中,外力始終是局部的、階段性的、有限度的輔助性力量,關鍵是要激發菇農的內心活力,不斷產生強勁的內生動力和力量源泉,持續推進食用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當前食用菌產業復雜的形勢下,強化政府和專家學者的主導、引導功能,在充分尊重菇農意愿的前提下,給予引導和扶持,切實幫助菇農在種菇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困難和問題。努力提高菇農發展食用菌產業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方位激發菇農從事產業的強烈要求,使其充分樹立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他們從業的自覺性和創造性。對套取國家錢財、非法斂財的行業敗類給以有效打擊。要營造一個有似于“竹林世界”那樣的“助幼扶弱、平等競爭、友好和諧”的行業環境。我們食用菌產業大發展指日可待!參考文獻略【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