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命白毒傘的外形與一些傳統的食用蘑菇很相似。通訊員供圖
春天將至,廣州地區即將進入蘑菇生長旺季。昨日上午,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組織有關部門到白云山就預防毒蘑菇中毒工作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現場查看了毒蘑菇生長茂盛、頻發群眾自采毒蘑菇的區域。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提醒市民,切勿采食野生蘑菇。
據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介紹,每年的3、4月份和7、8月份是蘑菇生長旺盛期,春夏季節雨量及溫濕度適合各類野生毒蘑菇的生長。據介紹,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志,品種多達上百種,其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非專業人士不易鑒別。相關部門表示,預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還是不采食野蘑菇。
致命白毒傘外形與一些傳統的食用蘑菇較為相似,極易引起誤食,喜歡在黧蒴樹的樹陰下群生,一般與樹根相連。黧蒴樹在廣州地區白云山、天麓湖、華南植物園等山地均有分布。
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類和毒肽類,在新鮮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傘菌體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白毒傘毒素對人體肝、腎、中樞神經系統等重要臟器造成的危害極為嚴重,中毒者死亡率高達90%以上,是歷年廣州地區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禍首。
據不完全統計僅廣東省近5年就有24人死亡,其中70%的都在40歲以下,而且還有5個小孩,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一定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