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時節,家住平度市舊店鎮的李廣亮都會進山采野生蘑菇。李廣亮將采回的食用菌曬干后密封儲存,用于全年食用。
每年秋季,青島各山間幾乎都能尋到野生蘑菇的蹤跡。早前僅在嶗山區域,就已發現90余種野生蘑菇,其中可食用菌類近80種。近年來,隨著各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一些密林深處還出現了以往較為少見的蘑菇品種。不過業內人士特別提醒,對于名字未知且不常見的野生蘑菇,切勿輕易采摘食用。
秋雨后,野蘑菇大量涌現
“前幾天下了一場雨,野生蘑菇生出來了很多。”家住平度市舊店鎮的67歲的李廣亮說,“這個季節主要采松菇等蘑菇。”
幾乎每年這個時節,李廣亮都會進山采野生蘑菇。
密林深處,孕育野生大蘑菇
9月7日一早,李廣亮就帶著籃子進了舊店鎮附近的大山,而他所前往的大山除了松樹、柞樹外,還有一些白楊樹。
“松樹菇能吃,但一些柞樹菇不能吃,采摘時需要仔細辨認。”李廣亮說,“有時還能在楊樹的腐爛樹枝下或者大樹墩旁,發現大量的楊樹菇。”
在一棵松樹底下厚厚的松針之上,李廣亮發現了一大簇松樹菇,他小心翼翼地將大塊頭的松樹菇拔出放進籃子里,有些松菇的個頭如半個手掌大小。
“松菇小些,如半個手掌大的算是個大的。”李廣亮說著,他又在他身旁的不遠處發現了柞樹菇。
在一堆柞樹菇面前,他進行了仔細辨認,確認面前的柞樹菇也能食用,于是選擇了大個的柞樹菇放進籃子里,而那些小個的柞樹菇他沒有采集。
“那些小柞樹菇留著吧,還會長大,也給大自然留些菇菌。”李廣亮說。
“曬干的蘑菇有二三十斤”
因多年保護有力,大澤山擁有著良好的生態體系。
在李廣亮居住的舊店鎮,這個季節上山采野生蘑菇的并非他一人。
“有時自己一人,有時還和別人一起上山。”李廣亮說,“昨天還和另一名村民一起上山的,今天那個村民沒來。”
每個秋季,李廣亮會將所采的蘑菇帶回家中分揀,之后再將這些蘑菇曬干用塑料袋密封了儲存。
“一年曬干的蘑菇有二三十斤。”李廣亮說,“足夠一家人全年吃了。有時吃不了的也送給親戚一些。”
每年秋季青島的野生蘑菇幾乎在各個山間都能找到。
“浮山上的松林下,也能采到很多野生蘑菇。”在浮山前散步的耿女士說,“以前浮山沒有設置鐵護欄時,經常上山采蘑菇,現在有了鐵護欄進出受限了。”
住在嶗山區北九水附近的村民劉先生說,秋天是野生蘑菇集中涌現的季節,每年秋天他也會進山采菇,北九水的深山里集中著數十種野蘑菇,這些蘑菇有食用菇、藥用菇,同時還有一些有毒菇。
陌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
“盡管每年都進山采蘑菇,但有些蘑菇是否有毒,我至今無法辨認。”劉先生說,“進山主要還是采集那些常見的無毒的食用菌類。”
“弄不明白,無法辨認是否有毒的,就不要采。”劉先生說。
密林深處,孕育野生大蘑菇
早在此前,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省應用真菌重點實驗室教授田雪梅說,她所在的團隊經過20年的調查與采集,目前僅在嶗山就發現了野生食藥用菌類90余種,其中可食用的近80種,如粘蓋乳牛肝菌、厚環乳牛肝菌、松乳菇等。有毒菇包括毒蠅傘、鵝膏菌、鬼筆、毒粉褶菌、牛肝菌、馬鞍菌、珊瑚菌等。
隨著各地生態系統的完善,一些山林甚至出現了少見的蘑菇品種。
日前在大澤山林場,就出現了多種少見的大型野生菌類。而這些菌類,對于守護林場數十年的林場職工亦不知其名。
“不知名字并少見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大澤山林場副場長辛春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