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黑龍江新聞8月12日電(趙鵬 郭艷麗)靈芝撐起“產業傘”,猴頭菇種進“致富院”。近年來,同江市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以種植靈芝、猴頭菇等珍稀食用菌為抓手,積極探索出一條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進銀川鄉靈芝種植基地,一株株靈芝撐開飽滿的菌蓋,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為最大限度提升土地效益,基地創新采用了“地栽+架栽+懸掛”三位一體立體種植模式,通過科學的空間布局,使土地利用率提升了200%左右。眼下正值靈芝收粉的關鍵期,大棚內的自動化鼓風機正持續運轉,細密的淡紅色孢子粉隨著氣流被高效收集,空氣中都彌漫著淡淡的菌香。據介紹,每棟大棚每天可收獲孢子粉約 4.5斤,這些凝聚著養分的粉末將在精心晾曬后成為優質的中藥材原料。按照生長周期,基地預計到十月份將全面完成今年的靈芝收粉工作,為豐收季畫上圓滿句號。而在這充滿生機的基地里,銀川村村民崔慶宇也用辛勤的付出守護著靈芝的生長。
銀川鄉銀川村村民崔慶宇說:“我天天就是看看這個靈芝的濕度,如果說要是干了,我就得澆澆水,有時間就給除除草。一年下來能分3000塊錢,還不累,忙完了,剩下時間沒啥事,就干點活。”
除了在種植環節精耕細作,銀川鄉更在靈芝產業鏈延伸上持續發力。走進副產品展覽廳,各類靈芝衍生品琳瑯滿目:既有靈芝孢子粉、靈芝切片等基礎加工產品,也有具備輔藥功能的靈芝保健制品,更有造型雅致、兼具觀賞價值的靈芝盆景,全方位展現著 “一株靈芝” 的多元價值。
銀川鄉便民服務中心科員劉淑玲說:“目前,我們已籌資60余萬元,建設2棟觀光棚及產品展覽廳,并以觀光棚為核心打造生態園,實現種植展示、旅游觀光、產品銷售一體化,還推出了靈芝盆栽等特色產品。今年預計種植靈芝6萬株,收益超20萬元?!?/p>
銀川鄉在鞏固靈芝主導產業的同時,創新推出"庭院經濟"模式,鼓勵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種植猴頭菇,形成特色產業互補。庭院內,一團團黃白相間的猴頭菇正長勢旺盛,菌傘飽滿緊實,邊緣微微上翹,細密的絨毛清晰可見,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這種"靈芝+猴頭菇"的雙輪驅動模式,不僅豐富了產品結構,更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
銀川鄉綜合辦科員姜曉瑞說:“我們鼓勵村民充分利用自家庭院的閑置空間進行猴頭菇種植。今年,全鄉預計種植猴頭菇0.5萬株,與靈芝產業形成互補,預計將共同帶來20余萬元的收益。”
為確保產業高質量發展,銀川鄉與牡丹江農業技術學院開展深度合作。學院專家團隊定期駐點指導,從菌種優選、立體栽培到環境調控,為菌菇生產提供全周期技術支撐。更讓菇農安心的是,村投公司創新推出《食用菌包保險協議》,為6萬株靈芝和0.5萬株猴頭菇投保,覆蓋菌包污染、極端天氣等主要風險,真正解除了農戶的后顧之憂。
銀川鄉人民政府副鄉長張君澤說:“銀川鄉將在“提質、延鏈、拓市”上下功夫,聯合科研院校引進先進種植技術,拓展電商平臺和銷售渠道,打響特色產業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p>
一朵朵靈芝撐起產業振興的希望,一簇簇猴頭菇綻放富民增收的夢想。同江市銀川鄉通過"科技賦能+產業融合+風險保障"的創新實踐,讓特色菌菇產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結出累累碩果。同江市將繼續深耕特色種植產業,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端上“生態碗”,吃上“產業飯”,走穩“致富路”,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