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聞網訊(李錦明 陸勁松 李健)盛夏時節,貴州清鎮市國有林場綠意盎然,林下空間正悄然上演一場“綠色變革”。依托6萬公頃林地資源中的7000余公頃“綠色礦藏”,該市通過招商引資引入1.5億元中藥材全產業鏈項目,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動能,讓林下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聚寶盆”。
林下生金:萬畝中藥材項目落地生根
2025年,清鎮市與萬生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在國有林場啟動總投資1.5億元的萬畝中藥材種植及加工項目。據企業董事長李軍介紹,項目選址充分利用林場年均溫差16℃、夏季均溫20℃的獨特氣候,打造天麻、黃精、柴胡等10余種中藥材種植基地。
目前,一期工程已進入沖刺階段,計劃明年2月前完成14500畝天麻及5500畝配套藥材種植,同步建設菌包廠和清洗烘干生產線。“項目規劃分三期推進:一期聚焦規?;N植,二期延伸至加工環節,三期則瞄準產業升級?!崩钴娡嘎?,三期工程將建設藥膳體驗館和研發中心,推動中藥材向精深加工領域拓展。目前,首批天麻種子已完成菌花粉培育,預計年底移栽,2026年即可收獲,并與云南、上海等地客商簽訂購銷協議,打通產銷通道。
聯農帶農:家門口就業催生“幸福成色”
產業落地直接帶動周邊村民增收。洗馬村村民返鄉參與育種、管護等工作,站街鎮林歹村、破巖村通過成立合作社,聯合發展3000畝黃柏、200畝天麻,惠及100余戶農戶。據清鎮市自然資源局統計,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6.87萬畝,產值突破7.2億元,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清鎮市以“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為紐帶,構建起從示范種植到品牌打造的完整鏈條。未來,該市將繼續深化林菌共生、林藥套種等生態經濟模式,讓林下空間釋放多重效益,繪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從靜謐林場到產業熱土,清鎮市正以天麻為筆,在青山綠水間書寫“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綠色答卷。這片曾經的“綠色礦藏”,如今已成為群眾可觸摸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