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種植天麻的黃金時期。在禮縣三峪鄉天麻種植基地,一排排塑料桶靜臥于林間,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刨開蓋葉,埋藏下面的正是被喻為“深山黃金”的天麻種子。
三峪鄉森林覆蓋率高達68.9%,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林多地少,產業發展面臨諸多瓶頸。今年以來,鄉黨委多次召開會議、帶領骨干隊伍到康縣取經問道,最終確定依托現有資源優勢,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林下天麻種植,切實解決產業發展薄弱、集體經濟“貧血”等問題。“林下天麻種植采用仿野生種植技術,充分利用林間天然遮蔭、高濕度、微酸性土壤等環境。不砍一棵樹,不占一分田,只需將天麻種子放置在已裝有腐殖土、木屑等基質的塑料桶內,經蓋葉遮陰即可完成種植,林間的落葉也可行成腐質層,為天麻生長提供天然養分,大大減少操作流程和投入成本。”基地負責人介紹道。
為有效推進天麻種植產業的順利進行,三峪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組織多場培訓活動,邀請專家就天麻的選種、菌種搭配,到種植過程中的溫度、濕度控制,再到后期的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要點,對基地管理人員和群眾進行細致講解和現場操作培訓,確保天麻產量和質量雙提升。截止目前,三峪鄉種植天麻5000余桶(筐),覆蓋全鄉11個村,帶動周邊群眾及三類戶50余人參與務工,預計年產20000斤,產值40萬,村均集體經濟增加5萬元。
下一步,三峪鄉將繼續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深入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著力在“精”和“特”上下功夫,延長天麻產業鏈,發展規模化種植,為加快鄉村振興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