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好“豐”景,大棚育鮮菌。最近這段時間,在慶城縣驛馬鎮菌糧蔬“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園,羊肚菌采收正忙,一個個“白桿桿黑傘傘”彌漫著菌類特有的清香。采摘下來的羊肚菌立刻被運送到園內的加工車間,一部分進行分揀、打包、運輸,一部分進行烘干保存,整個采收季將持續一個月時間。
羊肚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氨基酸,以其鮮美的口感和高營養價值被譽為“菌中之王”。從2024年10月份開始種植,到今年4月份開始陸續采摘,在羊肚菌半年多的生長周期里,菌種選育、培養基配制、溫濕度控制等都是關鍵環節。我市氣候偏涼、早晚溫差大,種植出來的羊肚菌肉質厚實、香味濃郁,市場認可度高。
慶城縣菌糧蔬“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園負責人蔡永村告訴記者,頭茬羊肚菌已采收了十幾個棚,每畝產量1000多斤,目前干羊肚菌的市場價格每斤500元至600元,新鮮羊肚菌每斤60元至80元,產銷兩旺。“進入5月份后,我們就要著手準備種植蔬菜,實現一年兩收,同時園區的食用菌、蔬菜輪作種植園和糧油作物種植園每兩年互換位置,通過大棚輪作和倒茬輪作相結合的方式改善土壤、調節肥力,提高產出效益。”蔡永村說。
據了解,該示范園是慶城縣2024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由浙農科技公司投資9300萬元建設,占地1050畝,規劃建設“一區一園”,打造集菌糧蔬循環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菌糧蔬‘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是一種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一方面通過在同一塊土地上輪作種植食用菌、糧食作物和蔬菜,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態平衡,另一方面利用蘋果木、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廢棄秸稈生產菌棒,以礦物質原料、廢棄菌棒等為主,生產活性菌有機肥,形成雙向閉合循環。”驛馬鎮副鎮長王永鴻說。
據了解,目前園區已建成鋼架大棚1700棟,其中高標準大棚280棟,種植玉米、馬鈴薯等糧油作物220畝。借助浙農科技研發優勢,今年計劃建設高標準菌種研發實驗室,聘請國內羊肚菌專家擔任技術總監,組建專家技術團隊,開展新品種研發、適應性選育和菌種提純復壯,不斷提升菌種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采取“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村集體和周邊群眾積極參與,共享產業發展成效。
“在聯農帶農機制上,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持續增收,流轉土地1050畝,累計為280戶群眾支付土地流轉費140多萬元。勞務輸轉有增收,成立村集體勞務公司,與企業達成勞務協議,除特定技術崗位外,企業用工均聘用本村勞動力,可帶動務工130人。此外,集體入股有增收,驛馬鎮儒林村依托鄉村建設示范村項目,建設高標準雙層大棚46棟,村集體以大棚入股,每年可分紅8.6萬元。”王永鴻說。
近年來,慶城縣大力發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堅持“強龍頭、擴規模、創品牌、帶菇農”的思路,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孕育出一批龍頭企業,探索出利用果木枝條制作菌棒、菌糠菌渣肥料還田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堅持聯農帶農機制,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推行保本讓利供菌棒、訂單收購包銷售、大棚返租帶菇農等6種聯農帶農機制,推動果木枝條循環利用、食用菌產業全鏈增值,帶動群眾多環節就業、多渠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