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靖安縣林下資源豐富,現有林地面積173萬畝,成為農業林下產業發展的突破口。近年來,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靖安縣委、縣政府敏銳地捕捉到林下空間這一潛在的經濟增長點,將食用菌產業列為長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綠水青山蘊商機,林下經濟顯活力。走進靖安縣寶峰鎮華坊村菌菇基地,只見一排排菌棒整齊地排列在菌棒架上,一朵朵鮮嫩的菌菇從菌棒上破“土”而出,長勢喜人。“這里不管是溫度、濕度都適合菌菇種植,種出的香菇品質高,肉質肥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外地的客戶都搶著訂購。”基地負責人張曉敏介紹道。
張曉敏來自福建,從事食用菌種植已近15年,看中寶峰鎮華坊村的自然條件,選擇到這里投資,把菌菇培育的經驗也帶來了。“我們的原材料是木屑,用麥麩皮攪拌而成的菌棒原料不容易起病害,價錢還合適。”
模式創新產業興,百姓踏上致富路。據了解,寶峰鎮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華坊村成立靖安縣四季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投資1500萬元建設菌菇基地。目前一期建設菌菇種植大棚32個,已鋪設菌棒60萬棒,年產量預計180萬斤,由江西美蔬農產品有限公司統一包銷。
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給周邊的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我們一起來的有20來人,很多家里有小孩老人要照顧,不想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做事非常開心,還能顧家,我一月能拿3000多元呢。”華坊村村民錢芳蓮說道。華坊村菌菇基地已解決50余名村民就業問題,預計可帶動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逐年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讓更多的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生態經濟雙豐收,品質保障銷路廣。為推動林下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靖安縣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產業化經營合作模式,在寶峰鎮、中源鄉等地因地制宜利用林下空間搭建菌菇大棚,在守住生態紅線的同時,通過科學管護保障食用菌品質。優質的產品還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靖安食用菌不僅暢銷周邊城市,還走向了全國各大市場,目前三爪侖綠色食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獲得“圳品”標識,并向南昌“黑珍珠”餐廳供貨,中源鄉食用菌產品入駐盒馬鮮生。
下一步,靖安縣將進一步擴大林下食用菌種植規模,優化品種結構,在穩定香菇、木耳等傳統品種的基礎上,積極引進珍稀食用菌品種,同時繼續完善產業鏈條,加大技術支撐,提高產業附加值,加強品牌建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將推動形成“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食用菌產業化格局,讓“小菌菇”成為鄉村振興、富民強縣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