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香菇看中國,中國香菇看隨州。眼下正是隨州香菇出菇的季節,如何保障香菇成活率和高品質?隨州香菇從菌種篩選的第一道關口下功夫,為香菇開展“體檢”“診療”服務,大力推廣科技種植技術。
你看看這個棒子有什么病?這個菌種應該是不能用了,我跟您說一下什么原因和以后要注意的一些事項。這個菌種你看起了瘤狀物了,而且也出現了轉色的情況,反正接種是最好不要用了。
進入出菇期以來,不少菇農像劉正國一樣,帶著菌種或菌棒來實驗室“尋醫問藥”。除此以外,科研推廣中心工作人員還把香菇“體檢”“診療”服務帶到了種植戶的大棚,手把手傳授香菇種植技術。
隨州香菇科研推廣中心技術顧問 黃天驥:你看這個香菇菌棒就是轉色轉得有點不好,所以這個塑料膜和這個香菇菌棒就結合得不是很緊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手動的,在菇很小的時候把這個塑料膜給它劃開,讓香菇能長出來。
隨州隨縣厲山鎮香菇種植大戶 付立芳:有專家來看我們,心里踏實很多了。現在香菇的得病率很低,品質又提升到30%至50%。
菌種是食用菌的“芯片”。香菇種植過程中,受氣候環境、栽培技術等影響,品種容易出現老化、變異,這就需要不斷選育新品種。隨州是全國最大的香菇菌種生產基地,有83家規模化菌種生產企業,每年生產香菇菌種量占湖北省60%以上,遠銷全國各地。為了推進科學種植,隨州聯合相關高校和企業組建了香菇科研推廣中心,為菌種生產保駕護航。
隨州香菇科研推廣中心技術顧問 黃天驥:隨縣主要是以春栽、秋栽兩種香菇的栽培模式為主。香菇的品種選育、技術培訓、示范推廣和栽培,以及我們農戶的效益方面,應該在全省是領先的。相信在今后的時間里面,我們會把香菇的品種選育 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這幾項工作做得更上一層樓。
截至2024年11月,科研推廣中心已成功開展了數十個包括香菇、平菇、金耳等品種的篩選培育和香菇綠色高效栽培模式的關鍵技術研究等項目。依托隨州香菇科研推廣中心,隨州還整合相關菌種企業,積極與高校開展“聯姻”,加大食用菌領域技術人才培育,全力做好菌種研發、推廣等工作。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香菇學院黨總支書記、執行院長 王琳:隨州有30萬香菇從業人員,但老菇農的基礎性出菇率僅有40%左右。香菇學院成立以來,共招收了164名食用菌生產與加工技術專業的技術人才。去年香菇學院還成立了全國現代食用菌產教融合共同體。經過技術推廣,目前,花菇出菇率提高了32%,產出比增加了30%以上,而且由過去的春冬兩季出菇變為全年四季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