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昆明理工大學天麻綠色高效栽培關鍵技術應用測產會在昭通市彝良縣小草壩鎮示范基地舉行。
根據測產方案和農業測產規范,在310余畝示范基地隨機選擇5個樣點開展現場采挖和測產,經測算實現畝產鮮天麻4384公斤,其中鮮天麻特級(≥0.25kg/個)和一級麻(≥0.20kg/個)比例60%。前期對產于該基地的天麻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天麻素、對羥基苯甲醇含量合計為0.45%(《中國藥典》(2020版)規定不得低于0.25%)。
由昆明理工大學徐天瑞教授團隊主持的云南省“昆工雙一流”重大專項“聚焦大健康產品開發的云南天麻核心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深入開展了天麻科學研究,揭示了昭通天麻道地性特點和成因;開展了天麻素、巴利參苷A、B、C、E、香草醇、對羥基苯甲醇等安眠、抗抑郁的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靶點群的研究,揭示了天麻促睡眠的物質基礎和作用靶點,為天麻相關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理論支撐;已發表SCI研究論文8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天麻藥理學》專著一部,并獲得一批國家專利。
該創新研究與應用,實現了示范基地小草壩天麻種植產量的大幅度提升,實現了天麻品質大幅度提升,為昭通天麻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采用天麻兩菌高密度發酵液體接種模式和菌、材預培植的菌袋種植新模式,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天麻高質量發展的蜜環菌“縮菌”關鍵技術難題。
按當前小草壩烏天麻統貨70元/公斤計,畝產值超過30萬元,大幅度提高了天麻種植的經濟收益。同時該技術采用本地果樹、雜木修枝廢料等菌材替代技術,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節約木材50%,減少了菌材成本的同時,體現了更高的生態價值。
昆明理工大學在開展有關研究的同時,分別針對改善失眠、增肌減脂、降低尿酸、提高精力等功效的4個天麻功能食品也在進行中試生產,為天麻新產品開發進行了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