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李全)近年來,漳縣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依托食用菌產業園和示范基地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今年試種的滑子菇喜獲豐收。
走進漳縣新寺鎮新寺村食用菌種植基地,大棚內一朵朵滑子菇嬌嫩飽滿,長勢喜人,在陽光照射下泛著瑩潤的光澤。
滑子菇又名光帽鱗傘,因傘蓋表面附著黏性物質而得名,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作為食物和藥品兼用菌種,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對人體保持精力和腦力大有裨益,市場需求旺盛。
“基地于今年7月試栽培滑子菇31.2萬棒,這批滑子菇生長態勢良好,目前已采摘第三茬,采摘預計持續至12月。”新寺鎮新寺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技術員介紹道。
走進漳縣武當鄉菌菇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大棚均勻地排列在美麗的張坪村,在初冬略顯蕭瑟的景色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呈現出一番產業興旺的好“豐景”。
漳縣武當鄉食用菌基地管理員張自強說:“今年3月試栽培滑子菇時,我們采用碼垛出菇模式,這種模式可大面積生產,菌棒入棚量大,但開口和采摘不便,導致人工成本較高。為提高大棚利用率,技術人員根據漳縣氣候條件,于今年7月試栽培二茬滑子菇,采用吊袋式出菇模式,使開口、采摘更加便捷,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同時降低了畸形率。二茬栽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不僅提高了大棚利用率,還為周邊農戶在冬閑月提供了就業崗位。”
據了解,漳縣武當鄉菌菇種植基地先后投資700多萬元,現有菌棚47座,晾曬棚23座,該基地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種植黑木耳、滑子菇等食用菌,通過就業、利益聯結等方式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下一步,漳縣將繼續加強新品種食用菌研發,不斷改進現有種植園區的管理和運營模式,推進更多新品種食用菌的繁育工作,提高食用菌種植園區產量,以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