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禮縣雷壩鎮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按照“黨建引領、科學布局、規模發展、擦亮品牌”的思路,組織坪頭、其林、郭陳、甘山、茍壩五個行政村支部共建,分別投入5萬元用于黑木耳產業的啟動資金,組建聯合管理機制,并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形成了“支部共建、產業共營、品牌共育、市場共拓、效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模式,種植黑木耳10畝10萬棒,畝產1000斤,收入50萬元,以推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提升。
該鎮通過聚力“一村一品”,立足資源稟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集群發展,形成“龍頭帶動、聯動賦能、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探索出了以“支部聯建+集體經濟”為支撐的“聯村抱團”發展新機制、新模式,打造跨村“飛地經濟”,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針對各村資源盤活參差不齊、產業發展各行其是、村級帶富能力弱、股份合作社運營差、閑置資金無作用、有門路缺資金、有資金無門路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堅持黨建引領,以構建“大黨建”格局為出發點,盤活資源豐富業態。
不斷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采取“基地+分紅+薪金”的利益聯結,按照最后收益五村均分的分配方式,優先雇傭五村的零就業家庭人員務工,增加群眾收入。建立了產品聯銷機制,與農發公司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并組織鎮村兩級組建食用菌銷售隊伍,拓展縣內外“兩個市場”,拓寬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同時,積極與省市縣幫扶單位聯系對接,深化消費幫扶,拓展銷售渠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該鎮將立足現有資源稟賦,打破地域限制和格局制約,拓展“抱團”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推行跨區域、跨行業“抱團”發展機制,結合自身短板和需求,在跨層級、跨部門、跨行業等維度上廣泛開展“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