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雨后初霽的黔南州龍里縣谷腳鎮觀音村山林間生機盎然,野生菌破土而出,無論是售價可觀的雞樅菌、馬蹄菌、牛肝菌,還是價格親民的地木耳、小山菌,野生菌種類繁多、應有盡有,當地村民一大早上山挑選采摘后,拿到村里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售賣,新鮮出土、個頭飽滿、自帶鮮香的野生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和商販,交易紅紅火火。
龍里觀音村野生菌交易市場潘希來攝
觀音村坐落在龍架山森林公園旅游景區,森林覆蓋率高、氣候溫暖多雨,孕育了品種多、品質優、口感好的野生菌資源,素有“黔中第一菌”美譽。同時,觀音村臨近省會貴陽市,緊鄰貴新高速、貴龍大道等干道,區域交通優勢明顯,這讓其成為遠近聞名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天然的野生菌一出土便迅速流向市場、走上餐桌。
野生菌作為觀音村的特色農產品,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餐桌,還鼓起了村民的錢包。在當地,野生菌產業已經形成了從采摘、銷售到加工、餐飲、旅游等多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野生菌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餐飲業、旅游業煥發出蓬勃生機,村民們開起了以野生菌為特色的農家樂,周末休閑游越發火熱。
黔南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將優質林產品采集下山、生產加工成產品銷往市場,做到采得好,賣得更好,一座座綠水青山正變成群眾的“幸福靠山”。
近年來,作為黔南林下經濟“四大梁柱”之一的“采集加工”,林菜、林菌、林藥等林下產品的采集、加工鏈條得到拓展延伸,讓村民因林而富,鄉村因林而興。
正值中藥材茯苓采挖的好時節,黔南州獨山縣上司鎮茯苓種植產業迎來大豐收,馬尾松林里散發著陣陣藥香,村民們正忙著刨土、裝袋、搬運、裝車,一派豐收景象。采挖的新鮮茯苓經過簡單處理后,被運出大山,送入貴州綠品源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加工廠進行加工,去皮、切丁、晾曬,茯苓加工的每道工序有條不紊。
茯苓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是生長在松樹根部的寄生真菌,栽管容易、產量穩定、種植不占耕地、投資相對較少,并且用途廣泛,藥食同源,市場前景廣闊。獨山縣群山起伏、松林似海、陽光充足、雨水充沛,能滋養上乘的茯苓品種,當地發揮生態優勢,林下茯苓種植點“綠”成“金”,建成的茯苓加工廠,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讓一個個茯苓“土疙瘩”成為村民們增收的“致富寶”。
荔波竹筍加工李慶紅攝
依托豐富的林下產品資源,全州形成野生食用菌、野菜、林下中藥材采集聚集區,建成投產獨山綠品源公司茯苓,貴定和裕豐中藥材,荔波啟明、荔波普生石斛等加工廠4座,培育獨山、都勻等縣(市)形成菌種制作、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松茯苓全產業鏈條,荔波縣形成種苗培育、種植、加工、文旅開發為一體的鐵皮石斛完整產業鏈。
多年來,黔南州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稟賦,打好“生態牌”,大力發展不占用耕地的林下經濟,壯大“林下經濟產業圈”,積極發展林下產品采集加工,依法適度對林下資源進行采集利用、培育發展,將林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有效盤活林下資源,拓寬群眾增收“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