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人員提醒: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
本報訊(記者韓學敏)近來,相繼有群眾因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導致中毒。對此,市疾控中心人員提醒,大家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謹防發生中毒。
7月27日晚,鹽山縣一家五口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被送往醫院救治。據當事人回憶,事發當天,老人雨后到田間采摘了一些“白蘑菇”,做成餡包成了餃子。一家人食用10余分鐘后,相繼出現中毒癥狀。7月30日,我市又有一地一家三口因采食野生蘑菇住進了醫院。當天,他們用蘑菇、雞蛋、牛肉做的鹵子吃面條,不到半小時就出現頭暈惡心、意識模糊等中毒癥狀……
據介紹,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引起中毒。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野生蘑菇中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胃腸道反應,主要表現為強烈的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嚴重者會出現抽搐、痙攣、幻覺,甚至會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導致死亡。
市疾控中心人員提醒,預防蘑菇中毒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野生蘑菇。一旦發生誤食中毒,要盡快就醫,不能拖延。就醫時,及時告知醫生野生蘑菇食用史,最好攜帶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野生蘑菇照片,以便確定種類并有針對性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