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之鄉有群別樣的“守護者”
湖北隨縣:以高質效檢察履職,護航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
香菇產業從業人員超30萬人,全產業鏈產值超300億元,出口額連續多年居全省首位……一組數據展現了湖北省隨縣香菇產業發展的強勁實力。
隨州是全國四大香菇主產區之一,被譽為“中國香菇之鄉”,香菇產業已成為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出口創匯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隨縣檢察院聚焦該縣做強香菇產業發展目標,以“檢察護企”專項工作為抓手,堅持依法辦案、公正司法,努力讓市場主體在檢察辦案中感到安全有保障、權益能維護、發展可預期,為香菇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為擦亮“隨州香菇”品牌提供了強勁檢察能量。
“做強香菇產業,離不開你們保駕護航。建議繼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讓‘隨州香菇’品牌更加閃亮!”近日,在聽取檢察機關助力香菇產業發展情況介紹后,湖北省人大代表隨縣萬福店農場鳳凰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祥樹向隨縣檢察院檢察長劉洋提出建議。
清理“掛案”
讓龍頭企業輕裝上陣
“公安機關撤案后,我們終于可以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了!”4月底,劉洋與當地鎮政府負責人一起對W公司開展“回頭看”,了解撤案后企業的發展狀況,該公司負責人如釋重負地說。
隨縣檢察院檢察長劉洋(左二)到某香菇加工出口企業開展“回頭看”。
W公司是一家從事香菇等農產品生產、加工、研發、銷售及出口為一體的鄉鎮龍頭企業,擁有員工100余人,每年出口香菇等農產品2800余萬元、為當地創稅800余萬元。
2019年,W公司委托某公司向海關申報食用菌出口事宜。經海關查驗,W公司出口貨物品名、規格與申報內容相符,但貨物數量、重量卻與申報數據不符,W公司被海關行政處罰250余萬元。海關方面認為,W公司以多報少出方式申報出口,涉嫌騙取出口退稅犯罪,隨后將該線索移送至公安機關。
2021年4月,公安機關對該案進行立案偵查。2023年12月,隨縣檢察院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在清查公安機關辦理的涉企案件時發現,該案在被立案后一直未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也未按照規定撤銷,已形成“掛案”。因長期涉刑事“掛案”,導致W公司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客戶對雙方商業合作進行限制甚至取消訂單,政府部門也取消了相關優惠政策及評先評優資格,公司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辦案檢察官隨即通過查閱卷宗、座談、走訪等方式開展調查核實工作,最終綜合多方面因素認定,W公司雖具有違法情節,但構成騙取出口退稅罪的證據不足。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該院與公安機關就該案事實、法律適用、刑事政策及對企業影響等進行充分溝通,并依法發出通知撤銷案件書,同時建議公安機關向稅務機關移送W公司違法開具發票的線索。
今年4月10日,隨縣公安局依法撤銷該案,同時向稅務機關移送該案線索,由稅務機關依法進行處理。
為及時發現并解決影響法治化營商環境、影響香菇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在“檢察護企”專項行動中,隨縣檢察院主動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作配合,常態化開展“掛案”清理工作。截至目前,已清理涉營商“掛案”46件,監督撤案4起。
治罪+治理
推動香菇產業健康發展
“為護航香菇產業合規經營,我們既注重監督糾正已經發生的問題,也注重及時制止正在發生的問題,防范遏制可能要發生的問題,努力實現抓前端、治未病。”劉洋向記者介紹說。
2023年2月,隨縣檢察院在辦理某香菇出口企業騙取出口退稅案中發現,該企業利用虛開農產品收購發票、虛假購銷合同、虛假結匯等手段牟利,嚴重破壞國家出口退稅管理制度,造成重大稅收損失。經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同年7月,法院以騙取出口退稅罪判處涉案人員有期徒刑十年至五年六個月。
案件辦結后,檢察官對近三年該院辦理的農產品出口企業涉稅犯罪案件進行梳理,發現虛構購銷合同和貨物循環出口、虛假結匯等案件,因線索來源單一、犯罪環節結合緊密,打擊難度較大。此類問題如不妥善解決,不僅危害國家稅收征管,還將嚴重影響香菇產業健康發展。
為此,該院主動與稅務機關溝通,研究如何從源頭上提升稅務監管水平、維護國家稅收秩序和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助力香菇產業合規經營。2023年8月,該院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稅務機關加強對企業出口退稅的審核、審批工作,加大對騙取出口退稅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加強對轄區企業的普法宣傳。
2023年9月,隨縣稅務局復函稱,收到檢察建議后,該局迅速舉辦“財稅合規論壇”,邀請專家為全縣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負責人開展合規經營政策宣講,幫助企業防范發展風險,并從調整優化出口退稅管理體制、強化對相關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評估核查、加強對農產品收購發票管理等方面制定針對性整改措施,推動香菇產業合規發展。截至今年4月底,該局已對39戶企業開具的存在錯誤的發票進行沖紅并換開,換開發票452份,換開金額4143萬元。
上述措施是否有效促進了企業合規發展?5月31日,隨縣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等前往隨縣稅務局和部分涉案企業,實地了解整改成效。
“稅務機關辦稅更規范了,會對主要稅種申報繳納事項進行提醒,積極幫助解決涉稅問題,這也倒逼我們不斷增強合規經營意識。今年以來,我公司出口訂單同比增長了三成……”走訪中,一家企業負責人介紹說。
以案釋法
增強企業防范風險意識
企業違法犯罪,歸根結底在于法治意識不強。針對該問題,隨縣檢察院積極聯合相關執法司法部門,常態化深入企業,精準對接企業法治需求,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檢察官到某香菇加工出口企業開展法律咨詢活動。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這樣的普法活動了,通過參觀學習,我認為企業如果經營管理不規范,就會潛藏違法犯罪風險。希望你們多開展這樣的活動。”4月26日,隨縣檢察院與該縣稅務局聯合開展“以案為鑒 合規經營”專題普法活動,邀請80余名香菇行業負責人到一家涉案企業觀摩。活動現場,一名企業負責人感慨頗深。
“以前公司因經營管理不規范最終涉嫌犯罪,后來在檢察、稅務、市場監管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從建立合規組織體系、制度體系、文化體系、運行體系等方面進行整改,現在公司面貌一新,去年出口額超4000萬美元,今年有望再創新高。”觀摩過程中,涉案公司負責人現身說法,提醒參觀者主動提升合規經營水平。
檢察官和稅務機關人員還圍繞“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農產品加工出口風險防控”進行專題講解,并對企業負責人提出的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檢察官到某香菇加工出口企業宣講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知識。
“做強香菇產業,不僅要加強產品質量把控,還需要企業健全合規經營機制,防范好經營風險,這樣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隨縣工商聯副主席徐莎在參加活動時表示。
健全機制
為企業發展營造優良法治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3年以來,尤其是“檢察護企”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隨縣檢察院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凝心聚力護航香菇產業發展。
2023年3月,該院與隨縣司法局聯合出臺《隨縣涉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結合隨縣作為農業大縣的實際情況,將個體工商戶、私營業主、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實體中的經營者、生產者、管理者納入涉企社矯對象范圍,明確涉企社矯對象因洽談生意、采購貨物、銷售產品、從事生產等事由可提出外出申請;社區矯正機構可依法簡化請假批準程序和方式,為涉企社矯對象外出經營開辟“綠色通道”,讓其既能“放得出”又能“管得住”。
2023年5月,該院與隨縣工商聯會簽《關于進一步深化檢察機關與工商聯溝通聯系機制的實施方案》,從健全工作交流機制、聯合開展專題調研、加強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深化協作,共同服務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2月,該院與隨縣公安局聯合制定《隨縣涉企刑事案件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工作指引》,加強檢警雙方在涉企刑事案件辦理方面的監督制約與銜接配合,建立涉企刑事案件辦理“綠色通道”,合力開展涉企“掛案”清理,促進涉企案件依法規范公正高效辦理。
5月,該院還與隨縣縣委政法委聯合出臺《關于建立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銜接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有機貫通和有效銜接,共同保障香菇等支柱產業發展。
該院還在4個重點鄉鎮建立檢察聯系點,由院領導帶隊走訪企業,深入了解企業司法需求,對企業遇到的司法難題一對一解決。今年以來,該院共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2次,幫助24家企業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合規經營等司法難題27個。
“香菇產業是隨縣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撐起了全縣30多萬菇農菇商的勤勞致富夢,奠定了隨縣堅實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格局。我們將結合推進‘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努力做到精準辦好個案與加強類案監督、推動源頭治理并重,做到‘護’好一企、促治一片、惠及一方,‘護’出預期信心,為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擦亮‘隨州香菇’品牌貢獻檢察力量。”劉洋表示。
(來源:檢察日報·明鏡周刊 作者:劉怡廷 劉大印 彭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