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康樂縣富康食用菌種植基地迎來采摘期。近日,記者走進該基地種植大棚,只見一個個菌棒上綴滿一朵朵黑木耳,肥厚飽滿、色澤黑亮;白絨絨的猴頭菇也已成熟。
基地技術員陳文強說:“我們基地以引進新品種、探索新模式為目的,進行食用菌種植試驗示范及推廣,先后引進羊肚菌、香菇、黑木耳和玉木耳等11種菌類。每種菌出菇時間各有不同,像猴頭菇從出菇到采摘只需半個月,生長周期較短,靈芝則需要3個月。在技術員人的精心栽培和管理下,各種菌產量也比較高。”
一個產業帶動一方就業。該基地為周邊村民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自建成以來,累計吸納務工人員543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向八松鄉10個村集體分紅40萬元,向新莊村和魏寨村群眾發放土地流轉費116.76萬元。
正在大棚采摘木耳的工人周梅霞,在基地工作兩年多了,她說:“我主要干零工,平常的工作就是澆水和查看溫、濕度,采摘木耳、猴頭菇等。一個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我感覺挺不錯的。”
近年來,康樂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支柱產業,堅持“示范帶動、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品牌優質”原則,采取“企業+基地+經營主體+農戶”模式,以提高食用菌品質、產量及產值為第一目標,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