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6月30日電 (張旭)城口縣北屏鄉地處中國秦巴山區,是重慶最北的鄉。今年以來,這里每周都有大量運載食用菌的貨車發出,一路向南,發往廣東,經海運抵達東南亞、日韓等地。
重慶食用菌出口正迎來迅猛增長。重慶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重慶的羊肚菌等特色農產品出口加倍增長,同比增長383.4%。
“當年只因城口菌子賣價好,才返鄉創業。”城口縣嶸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敖長龍近日告訴記者,食用菌海外市場的紅火,讓他“生意做到新加坡”,這曾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相比敖長龍,同在北屏鄉從事食用菌種植、出口的何立坤則更淡定。曾從事食用菌科研的他“棄研從商”,十分看好海外市場。他說,論技術、產業鏈,中國食用菌產業具備“走出去”的能力。
何立坤解釋,在技術上,無論是生產一線,還是科研院所,相關技術已日臻成熟,而且一些大型企業還在一些菌種上實現規模化生產。目前,重慶南川、城口等區縣都有這類企業落地。產業鏈方面,生產菌所需要的菌木來源豐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中國食用菌產量占世界總產量70%以上。重慶市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韋靜宜說,中國食用菌具有品種豐富、物美價廉等優勢。
從事食用菌出口近20年的資深經銷商李久紅告訴記者,食用菌的吃法多樣,不僅可以燉湯、蒸蛋、與肉類一起紅燒,還可以添加到巧克力、餅干、糖果、冰淇淋等食品里。
“在銷售端,鮮菌、干菌和作為食品添加材料的菌結合,保證了市場的穩定、持續。”李久紅說,在海外,食用菌不僅進入食品加工廠,也進入了餐館、超市,供民眾購買。
行業人士稱,食用菌出口產業在縱深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
韋靜宜提到,近年來,歐美國家和日本對食用菌產品進口標準越來越嚴苛,這就要求企業對照進口國家的產品標準進行生產,不斷改進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據兩路寸灘海關查檢科一級主辦劉光耀介紹,為服務企業,近年來,該關立足海關職能,組織專業隊伍開展食用菌技術貿易措施專項研究,匯集了食用菌國際標準要求40余項,并將其制作成簡報向企業發布,助其規避潛在風險。
“這些挑戰,用長遠眼光看,未必是壞事。”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已做好相關準備,讓全球食客“共嘗其鮮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