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鄄城縣古泉街道何橋村馬法峰的蔬菜大棚里,一行行排列整齊的西紅柿枝蔓向上延伸,一個個沉甸甸的西紅柿掛滿枝頭,個個圓潤飽滿,長勢喜人。“5月份西紅柿就開始上市了。現在就有好多客戶打電話問西紅柿何時采摘呢?!瘪R法峰笑著說。
近年來,鄄城縣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綠色農業,著力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擴大綠色蔬菜種植面積和種類,既豐富了群眾“菜籃子”,又鼓起了農民“錢袋子”,為富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馬法峰從十幾歲就開始跟著父親種菜,一種就是幾十年。馬法峰今年種植了兩個西紅柿大棚。他介紹說:“隨著科技的進步,按傳統的種植方式已跟不上時代步伐了。這些年來,縣里、街道上的蔬菜技術人員經常來指導,舉辦‘蔬菜病蟲害防治田間培訓課’,為農戶解疑答惑,使我們嘗到到了科技的甜頭?!?/p>
何橋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有近30年的蔬菜種植歷史。古泉街道因地制宜,著力打造以何橋為中心的大棚蔬菜種植示范方和以西閆莊、陳莊為中心的露地蔬菜栽培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古泉街道的蔬菜銷往濟南、天津、上海等地。為提高菜農的種菜效益,鄄城縣圍繞綠色農業生產基地,支持建立健全各類農產品服務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強化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促進綠色蔬菜適度規模經營,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
紅船鎮劉橋村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互聯網+農產品”的經營模式,為農戶免費指導技術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毛木耳生產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打歌”。在劉橋村的輻射帶動下,目前全鎮發展食用菌大棚1200余個,年栽培食用菌5000萬袋,銷售干品6000多噸,年產值過億元,并通過國家無公害認證及產地認證。2022年年底,彭樓鎮利用800萬元的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在李莊行政村建起了148個油菜大棚,將建好的大棚租賃給當地農戶種植。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將人力、物力、財力向蔬菜產業傾斜,帶動全鎮蔬菜產業快速發展。
鄄城縣立足產業發展基礎和區位優勢,瞄準市場需求,著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露地蔬菜栽培等特色農業產業,推動了蔬菜經濟向市場型、質量型、效益型轉變,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該縣還為蔬菜基地供銷雙方搭建平臺,及時提供供求信息,確保供銷平衡。此外,鄄城縣政協積極組織農業界別的委員,對全縣蔬菜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了全縣蔬菜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