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3項發明專利
3項實用新型專利
建立地方特色食用菌種質資源庫
自主研發食用菌富硒技術
……
為農產品科技賦能 提質增效
東勝這個農業項目主打一個“高科技”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泊爾江海子鎮巴音敖包村的東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看到,自動化設備將攪拌好的材料灌入一個個乳白色的塑料袋內,隨著機器的轉動,食用菌培養袋源源不斷從生產線上“誕生”。制作出的菌包再被工人運往滅菌室,整齊碼放在消毒架上,進行高溫消毒、滅菌、接種,經過20天的發菌便可送到智能出菇車間出菇。
據該公司負責人劉煒介紹,在制作菌包過程中,采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3項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食用菌發酵料生產設備、一種食用菌發酵床、一種食用菌生產設備)。此外,公司還獲3項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同時檢測蒙古白麗蘑和雙孢蘑菇真實性的引物和探針、用于檢測香杏麗蘑和雙孢蘑菇的引物探針組合及檢測方法、用于生產蒙古白麗蘑的培養基。同時,該項目采用工廠化標準統一生產,嚴格把控生產工序,可為食用菌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可年產優質菌包430萬包,同時為周邊種植廠及農戶提供優質種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提升內蒙地區優質菌菇規模化生產水平。后期采用食用菌廢棄菌渣生產年產5000噸生物飼料項目是將食用菌廢棄菌糠進行分類發酵等相關處理,制成高能飼料用于養殖,不僅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及有效功能性能,而且改善肉質并降低了養殖成本。最后收集處理養殖禽畜的糞污再循環制成高效有機肥,可進一步疏松土質,為土壤提供養分,減少了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問題。
“我們主要是想打造以‘三物循環’為主的低碳農業科技示范園,現在正在建設的是一期食用菌項目,總投資1900萬元,目前設備安裝已到最后階段,前期已經進行了菌種準備,預計到6月份開始規模量產,年底可以達到日產3萬斤,將發往周邊地區。”東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煒表示。
此外,該項目依托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生物工程研究院科研團隊,已經初步建立了地方特色食用菌種質資源庫,完成了蒙古口蘑母種、原種及栽培種培養基質的篩選和培養條件的人工優化,并在錫林郭勒盟蕈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初步完成了產業化中試生產。此項技術研究,對蒙古口蘑種質資源保護以及應用開發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填補了內蒙古特色優勢珍稀野生種質資源產業化開發利用的空白。
科技創新賦能,助力農業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