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廣西大學:扎根產業一線,開創林菌立體農業新模式


    【發布日期】:2023-12-13  【來源】:規劃司
    【核心提示】:廣西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食用菌產業團隊(簡稱產業團隊)把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林下開發種植食用菌作為突破口,多年深耕產業一線,現年產值已達1.5億元,輻射帶動全縣2400多戶農戶增收,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兼顧、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中的重中之重。在振興廣西農業產業路上,廣西大學成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組建了一支創新創造、奮勇爭先的的專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把論文寫在八桂大地上,幫助地方政府、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制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開展技術服務、科技攻關、農技推廣、成果轉化等,幫助脫貧地區(重點在幫扶縣)培育特色產業品牌,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其中,廣西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食用菌產業團隊(簡稱產業團隊)把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林下開發種植食用菌作為突破口,多年深耕產業一線,現年產值已達1.5億元,輻射帶動全縣2400多戶農戶增收,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兼顧、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

      一、基本情況

      廣西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是全國第二批獲準成立的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全院上下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綜合需求,積極建設綜合示范基地、特色產業基地、分布式服務站等一批多種形式的新農村服務基地,努力成為大學聚集農業科技人才、轉化科技成果、培訓科技人才、服務“三農”的重要平臺,成功探索建立以大學為依托農科教相結合的農業推廣新模式。

      1.組建專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新農院整合了農學、林學、動物科學、商學等學科人才,組建了一支65人的專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其中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23人,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29人。農業推廣專家(同時兼任科技特派員)分成15個產業團隊,每年出差至少120天,直接服務于產業、服務于農業企業。

      2.明確專職人員的職責和任務。農業推廣專家主要負責組織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示范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模式的引進、試驗)與社會服務工作;負責組織開展各種農業新技術培訓和科技扶貧工作;負責組織實施校外示范基地合作共建工作。他們以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為抓手,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己任,努力實現農業推廣服務網絡廣西全覆蓋。專家們通過服務成果(科技獎勵、品種、論文、專著、標準、示范點等),架起高校與社會的橋梁,縮短高校服務社會的距離,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

      3.重點服務廣西脫貧攻堅(產業振興)工作。廣西大學立足科技賦能,把服務廣西脫貧攻堅(產業振興)作為學校農業推廣、科技幫扶的重點工作,先后對口幫扶那坡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隆林各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樂業縣等8個縣。尤其是在融水苗族自治縣20多年的持續幫扶,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效。

      二、實施進展

      近年來,產業團隊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融水苗族自治縣農戶走專業化、合作化生產的路子,不斷壯大食用菌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致富路。目前全縣靈芝種植面積約7000畝,年產量噸1550噸,產值1.4億元,參與靈芝種植和銷售的經營主體有30多家,其中龍頭企業4家,示范合作社3家,從業人員1000多人,產業輻射帶動全縣2400多戶農戶,年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由于融水苗族自治縣屬于高寒陰濕地區,轄區內地勢海拔高,氣候晝夜溫差大,且當地土壤還成微堿性,有著種植茯苓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2021年融水苗坪嶺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茯苓230畝,可采收茯苓產品60余噸,今年市場價為每千克8至9.2元,每畝收入1.2萬元以上、利潤6000元,帶動堯告村60多戶群眾增收。2023年,合作社又擴增種植100多畝。

      三、主要特點

      1.堅持科技引領,探索和完善“林—菌—藥”產業模式。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也是國家重點扶持開發的偏遠高寒山區少數民族自治縣。1998年以來,廣西大學先后派出種植、養殖專家深入融水開展調研,發現當地森林覆蓋率高(1998年為79%,2022年為82.16%),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優良的自然環境,以優質高產杉木著稱全國。但山多坡陡,劃歸生態功能區(縣)后自然生態不能破壞,僅僅依靠林業難以很快產生效益,致富難度大。針對這一特殊情況,食用菌專家建議在不破壞樹林的前提下發展林下種植食用菌產業,取得了楓樹木棒制作菌棒栽培靈芝的成功。2019年,產業團隊成立后,通過“高校+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推廣“林—菌—藥”產業模式,一直跟蹤指導服務融水縣的食用菌特色產業,實現了科研、品種、栽培技術的不斷升級,逐步開發了靈芝孢子粉、靈芝茶、靈芝飲片、靈芝酒、生態原裝靈芝菌等產品。“林—菌—藥”產業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近幾年來,在產業團隊的帶領下,桿洞鄉桿創公司在黨鳩村建設鄉級木耳生產基地,融水鎮禾美公司、四榮鄉融樂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開發栽種了靈芝、茯苓、竹蓀等藥食同源的食用菌生產以及常規的香菇、木耳等品種,帶動了融水全縣食用菌產業大發展。

      2.立足全方位服務,帶動產業提質增效。產業團隊確定食用菌發展目標后,多年來一直堅持深耕。從菌種培育擴繁、菌包制作滅菌、接種到養菌培育全程指導,不斷推動當地食用菌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轉變。2022年,桿洞鄉舉辦了首屆茯苓推廣種植活動,截至2022年,該鄉的茯苓年產量已達200-300噸、產值100-150萬元,成為了全國茯苓市場的搶手貨,種植效益逐步提高。

      2016年以來,廣西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與廣西融水縣融樂農林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建林菌復合種植示范基地,樹立了“高校+農業龍頭企業產學研用推融合”合作模式,重點發展食藥同源的靈芝產業,從菌種培育、擴繁到養菌培育全程指導,應用計算軟件著作、食用菌栽培環境監測系統和食用菌栽培溫控管理系統,培養菌棒的成功率達到98%。《一種食藥用菌液的藥粉提煉機》實用新型專利獲得了授權。幫助融水縣靈芝地標產品申報,公司保合村300畝靈芝生態標準化種植基地成為融水縣靈芝地標產品核心基地。2021-2022年助力公司推廣靈芝菌棒3萬多棒到羅城縣、寧明縣,作為東門鎮德音村、寨圩鄉安陽村的集體經濟重點產業,公司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龍頭企業,為柳州市“萬企興萬村”行動觀察點和實驗項目單位。

      3.強化技術培訓,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骨干隊伍。每年,廣西大學為融水縣培訓技術骨干200-300人次,通過“造血型”能人,帶動本村本屯的農戶,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如:堯告村的韋朝關、梁文榮,黨鳩村的蒙興付、梁興意,學精學好種植管理技術之后,回到了本村與其他村民成立了合作社,致力于本村的產業發展,同時,韋朝關、梁文榮益于有技術有能力,2021年當選了村委副主任,蒙興付、梁興意也被貴州從江縣聘請擔任技術指導。另外,面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開展技術指導,做給農戶看,領著農戶干,帶著農戶賺。如指導貴田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與桿洞鄉另外6家合作社形成產業聯盟,為他們提供菌種、引導種植,帶動周圍群眾規模化經營種植,相關產品由合作社負責回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成為了桿洞鄉貧困戶提升內生動力的重要平臺。

      四、成效與經驗

      這些年,融水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全縣的主導產業。該產業通過高校+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由高校科技指導服務,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統一提供優質種源,統一制作和供應菌棒,統一種植技術指導,統一科學經營管理,統一回收加工銷售的科學化管理模式,帶動合作社和農戶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地流傳一句順口溜“上有林,下有靈,老百姓越過越開心”。

      如今,食用菌栽培已從3個公司擴展到20多個公司,從3個鄉發展到全縣20個鄉鎮,僅僅茯苓菌種種植量就從8萬包增長到18.9萬包,生產靈芝菌棒從2萬棒增長到21萬棒,靈芝、茯苓等食用菌產值從8000萬元提高到15000萬元。林菌結合新模式讓整個融水的森林煥發出生機和活力。2020年,林下仿野生種植靈芝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登記。目前全縣靈芝種植面積約7000畝,年產量噸1550噸,產值1.4億元,主要分布在懷寶、四榮、桿洞、安太、白云、滾貝等鄉鎮,參與靈芝種植和銷售的經營主體有30多家,其中龍頭企業4家,示范合作社3家,從業人員1000多人,產業輻射帶動全縣2400多戶農戶,年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每年6月的靈芝收獲季,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永靖村大力屯靈芝種植基地看到:杉木林地中成片的靈芝一朵挨著一朵,長滿樹林,“金”粉覆蓋著靈芝,一片“金”紅。種植戶梁文軍2006年開始從事菌棒生產,年培育及銷售靈芝棒數萬棒。他欣喜地說:生靈芝市場價為每公斤120元,廣東老板直接上門收購,自家種植的3畝靈芝年收入超萬元。長期在菌棒基地務工的工人每月有4000元左右收入,既解決了生活費用又可以顧家,比外出務工強多了。

      融水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得益于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學校充分發揮智庫作用,依托自身的科技和人才力量,在農業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生態建設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指導產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近10年來學校承擔融水縣橫向合作《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農業經濟發展規劃》《廣西融水縣林業產業發展規劃》《融水苗族自治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編制》《廣西融水縣生態農業旅游發展規劃》等8項。

      2.注重提供專家跟蹤對接服務。產業團隊的專家教授與公司、農戶“一對一”(一個專家重點專門服務一個合作社、公司)、“一對多”(一項新技術新品種對接到多個農戶)、“多對一”(多個專家服務一個公司)跟蹤服務,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對接服務,提供了實用的技術支持。為融水食用菌產業灑下了科技燎原的星星火種。

      3.注重校地科技合作。廣西大學與融水縣共同承擔廣西科技基地與人才專項《高寒山區藥用菌新品種新技術轉化集成示范》2項。通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融水食用菌產業的科技水平,有效推動了食用菌產業的全面發展。

      五、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1.持續提升科技支撐水平。有序推進《 融水靈芝(紫芝)新品種選育及林下規范化栽培技術應用與示范》科技項目,通過校企合作,開展對當地靈芝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和再馴化,選育出適宜的優質靈芝新品種。建立林下栽培靈芝技術體系和示范基地,保證融水靈芝品質和產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進一步加強地理標志保護管理。積極對接標準管理部門,編制出臺廣西地方標準《紫靈芝仿野生栽培技術規程》,加大對靈芝野生栽培標準培訓,加速標準化建設。

      3.不斷深化三產融合。結合融水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優勢,大力開發靈芝養生及主題體驗項目,促進產品深加工與林下旅游觀光、特色旅游等產業集群和完整產業鏈的形成。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海南省| 维西| 长治市| 铜川市| 江陵县| 乐东| 凉山| 青田县| 海盐县| 白水县| 安丘市| 卢湾区| 太白县| 三门峡市| 九江县| 宣武区| 宜城市| 离岛区| 沙坪坝区| 双江| 庐江县| 高要市| 贵州省| 洛川县| 柳河县| 苍梧县| 宜君县| 基隆市| 肃南| 乌鲁木齐市| 绥德县| 榆林市| 工布江达县| 内乡县| 太湖县| 灵丘县| 江孜县| 横峰县| 南昌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