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查收!寒潮天氣下,食用菌生產六大注意事項
【發布日期】:2023-12-04 【來源】:第一農經
【核心提示】:近日,我國多地迎來寒潮降溫天氣,對食用菌等種植業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采取必要的防寒應對措施尤為重要,建議食用菌生產者做好以下工作(以香菇為例):
近日,我國多地迎來寒潮降溫天氣,對食用菌等種植業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采取必要的防寒應對措施尤為重要,建議食用菌生產者做好以下工作(以香菇為例):加固大棚骨架,關好防風口和進出口,緊固好壓膜線。若遇降雪,雪停后應及時清理棚膜上的積雪,同時把溫室前口底部的積雪清理干凈,防止卷桿斷裂。及時清理排水溝,及時將降雨或融化的積雪排出。及時移除大棚的遮陽網,注意檢查菇棚的棚膜,發現破損及時修補。白天靠陽光的照射及菌絲自身的生物熱量來保持菇棚內的溫度,晚上棚外可加蓋草苫防凍防霜。正在發菌的菌棒要密集擺放并加蓋塑料膜保溫,停止通風,減少散熱時間。簡易大棚要在菌棒上加覆蓋物,提高保溫能力,將溫度調整至香菇最適合生長溫度。立即采收符合采摘標準或即將符合標準的香菇。幼菇期要停止噴水,盡量保持菇蕾干爽,防止噴水加低溫造成菇蕾發生病害或死亡,同時要密閉棚室,蓄熱保溫。對應補水的菌棒,在補水前敞開棚門通風3~4天,補水時用注水針刺入菌棒內,借助水泵的壓力,使菌棒在短時間內吸足水分。噴水的原則:噴霧狀水,菇多時多噴,菇少時少噴,蕾期多噴,采收期少噴。通風換氣應掌握在氣溫較高的中午前后進行,時間10分鐘~20分鐘。若香菇菌棒受凍,會導致菌棒內的菌絲體受到挫傷,應根據實際情況立即停止噴水,并及時采用加溫措施,使菌絲體盡快恢復正常的生長,如采用蒸汽或加溫物加溫等。及時清理積雪,并做好殺菌工作,避免菌棒因受凍菌絲長勢弱,導致病蟲害的侵襲。受凍的菌棒,如菇蕾被凍,要及時采摘,晾曬5~7天,促使菌絲恢復。延伸閱讀:如何防止香菇幼蕾冬季受凍?
割口后剛從菌袋中放出的香菇幼蕾最怕受凍,如果氣溫降至5℃以下,持續幾天就會導致菇蕾發軟死亡;如果溫度低于0℃,菇蕾更易被凍死,更應注意菇棚增溫保溫。一是將覆蓋在菇棚上的農膜封嚴扎實,堵塞縫隙,盡量減少熱量散失;二是在菇棚外加蓋農膜、草簾、遮陽網等覆蓋物;三是在菇棚下側增設裙膜;四是在菇棚的迎風面用玉米秸、蘆葦稈等搭建防風障阻擋寒風;五是及時采取加溫措施,有條件的可以將生物質爐移至菇棚內加溫;六是盡量減少進出菇棚的次數;七是在大雪過后及時清除棚面的積雪。但加溫時要注意,盡量使菇棚內溫度均勻地保持在15℃左右,以不超過20℃為宜。棚內局部溫度過高,也會導致菇蕾黃化死亡。香菇幼蕾除怕凍外還特別怕干,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5%,過低容易引起菇蕾死亡。冬季在菇棚內加溫,很容易造成棚內空氣過于干燥,因此在增溫同時,應注意保持棚內濕度適宜。一是可以向棚內空間噴水增加濕度;二是可以利用加溫產生的水蒸氣給菇棚增加濕度。香菇幼蕾還怕風吹,寒風直接襲擊菇蕾更易導致其死亡。因此,寒潮來臨時要增設防風障,封閉薄膜,堵塞縫隙,同時避免頻繁打開菇棚,防止寒風侵入棚內。如果需要通風換氣,必須在無風的時候進行,且在短時揭膜通風后及時關閉薄膜,保持棚內環境穩定適宜。寒潮來臨時在棚內加溫,必須將柴、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設法通過密閉的煙道排出棚外,否則有害氣體在棚內積累會導致香菇幼蕾中毒死亡。另外,菇棚還要定期通風,將棚內集聚的有害氣體排出,使菇蕾能健壯生長。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