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是由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構成的。菌物是微生物家族中的大家庭之一,包括真菌、黏菌等,約有150萬種,是自然界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生物類別之一。菌物不僅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還在糧食安全、醫藥健康等領域影響著人類生活。開展菌物資源普查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地區的菌物多樣性,從而保護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生物多樣性的繁榮。
在江蘇野外采集的松乳菇
我國菌物學研究已有百余年歷史,在此過程中發掘了大量新種和新記錄種,出版了大批文獻和專著,積累了眾多實物標本。這些成果極大推動了我國乃至全世界的菌物學研究。開展菌物資源普查還可以發現新物種,為科學家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并了解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生態角色和潛在的生態價值。并且可以搶救性收集一批珍貴、稀有、瀕危資源,發現鑒定評估一批特色優質高效的新資源。這是今后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同時將健全國家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構建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這是今后實現農業種質資源高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支撐。
在江蘇野外采集的蟬花
食用菌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糖、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菇類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的礦質元素。如VB、VC、VK、VD及磷、鈉、鉀、鈣、鐵和許多微量元素,可以補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食用菌富含功能活性物質,包括多糖、活性蛋白和肽、酚類、酮類、萜類和甾體化合物等,已有研究證明這些物質具有調節免疫、抗疲勞、耐缺氧、降血脂和抑制惡性腫瘤等多種生物活性。經常食用食用菌能降低血壓,減少膽固醇,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所以被人們稱為“保健食品”。如香菇不僅含有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治療高血壓的作用。再如雙孢蘑菇、金針菇、猴頭菇中發現含有增強人體抗癌能力的物質。通過深入了解菌物資源,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服務于人類健康。
在江蘇野外采集的紅托竹蓀
中國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由于野生食用菌的營養價值逐步被人們認識,食用人群越來越多,市場供不應求,導致野生食用菌掠奪式采集,當地生態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被嚴重破壞。為尋求野生食用菌可持續發展,對主要野生食用菌種類和生態環境進行資源普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真菌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它們可以作為生物指示器,幫助我們監測環境污染和變化。定期進行菌物資源普查可以了解真菌群落的變化情況,提供重要的環境管理和保護參考依據。這種監測有助于我們了解環境的健康狀況,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此外,菌物對土壤健康、植物生長和有機物分解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菌物資源普查可以提供有關真菌分布、豐度和功能的重要數據,為研究和應用領域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開展菌物資源普查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發現新物種、推動科學研究和產業應用,以及監測環境變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通過重新認識菌物視角,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生態系統,促進可持續發展,從而重新認識并保護我們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