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縣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積極發展黑木耳產業,把“小木耳”做成“大產業”,穩農就業、助農增收、賦能振興。
走進積石山縣東西部協作產業園臨夏禹之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黑木耳種植基地,看到一壟壟木耳菌棒整齊排列,一排排菌袋上一簇簇黑木耳如雨后春筍般嶄露頭角,形狀各異、長勢喜人。技術人員正仔細檢查每排菌袋質量,察看木耳生長所需水分和溫度,以確保提高菌種成活率。
據積石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何永明介紹,積石山縣東西部協作產業園總占地面積103畝,已入住臨夏禹之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九合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2家企業,主要發展食用菌菌棒生產、金銀花加工等產業,有效增加全縣食用菌種植戶及金銀花種植區群眾收入,開辟群眾增收致富新路子,保障群眾穩定增收。
臨夏禹之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羊肚菌、黑木耳、香菇等,今年露天栽培黑木耳2萬棒,目前已陸續開始出耳。并為縣域種植戶提供菌棒、菌種、技術、銷售服務,擬在全縣發展食用菌500萬袋,帶動周邊2000農戶從事食用菌種植,戶均增收1.5萬元。
小小黑木耳不僅讓公司增收,還帶動就業,成為村民家門口增收產業。“木耳因生產周期短,見效快,在菌包擺放和木耳采摘階段可帶動周邊群眾靈活就業,為不能外出務工的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他們的收入。”王巧紅說。
談及下一步的發展計劃,王巧紅說:“公司將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堅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經營理念,不斷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品生產技術,擴大就業崗位,幫助廣大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促進農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