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節,武定縣發窩鄉群眾上山揀拾野生菌出售增加收入。今年1000余名農戶在揀拾野生菌從中受益,戶均增收5000余元,野生菌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
“我們夫妻兩個從早上5點多就起床,打著電筒到山林里揀拾各種菌子,揀到10點左右回家歸類。收購商來到村子里收購,高的時候有1000多元,少的時候200元,每一年拾菌的收入都在3萬至5萬元。”插甸鎮增益村委會中村村民小組楊正昌邊跟顧客講價錢邊介紹。
環州鄉蕎山村委會林地面積44824.5畝。其中,國有林9735畝,蕎山村人均林地63.4畝。森林覆蓋率達92.64%,平均海拔2456米,年平均氣溫14.5度,具有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和土壤,每年5月至10月香菇、木耳、牛肝菌、松茸、雞樅、青頭菌等野生菌破土而出,全村野生菌產量常年穩定在80余噸。其中,松茸產量10噸、牛肝菌產量50噸、其他野生菌20噸,收入約450萬元,人均野生菌收入超6000元。
大量的野生菌收獲期,武定縣環州、白路、高橋、貓街、插甸、發窩等12個鄉(鎮)大多數農戶充分利用農閑時節,紛紛走出家門,上山拾菌,經過分類挑選后,拿到集鎮、公路沿線、縣城農貿市場出售。
每天早上八九點和下午三四點,走進老108國道線、長己公路、白環線隨處都能看到賣菌、收菌的人群,討價還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縣城各個農貿市場都可見到售賣野生菌的農戶,提簍、背簍、塑料筐、塑料袋里裝滿了各種野生菌。買菌的消費者絡繹不絕,收菌的商販也先后趕到,集鎮、縣城農貿市場變得熱鬧起來。
“我收購野生菌已經十多年了,主要供給縣城三家酒店和昆明等外地客商,每年都是固定在插甸、康照這一條線,到路邊、村子里收購,和這些經常揀拾野生菌的農戶們都是老熟人了。每天都能收購新鮮野生菌50公斤至70公斤,收購的價格高低不等,農戶賣菌子的收入多的有3萬多元,少的有5000多元。”收菌子的客商老王介紹,“有時供貨酒店和餐館要不完時,還分類處理后及時銷往昆明、攀枝花等城市。”
為保護森林資源,武定縣按照“合理采摘、保護植被、杜絕森林火災”的要求,由縣、鄉林業部門牽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森林病蟲防治等,每天組織專職護林員開展森林防火巡查、巡防,對進入林區采摘野生菌的農戶,統一設置火源檢查站點,強化護林防火安全宣傳教育,杜絕森林火災事故發生。(李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