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池區殷匯鎮馬草深村中藍木耳種植基地的大棚內,密密麻麻的木耳菌棒整齊地壘著,基地負責人林躍忠正樂呵呵地進行田間管理。然而,幾年前林躍忠還身在異鄉謀生。
馬草深村位于殷匯鎮東南部10里處,山清水秀、風景秀美,因北宋名將岳飛路過此地,盛贊此處“馬草好深”而得名。多年前,較差的人居環境、薄弱的產業基礎讓不少村民選擇“一走了之”。
“現在的馬草深村‘脫胎換骨’了!”馬草深村黨總支書記施紅兵對近年村里的發展頗感自豪,“不再外地打工、回鄉創業的村民越來越多了。”
建設和美鄉村、發展特色產業、謀劃鄉村旅游……近年來,馬草深村“鉚足了力氣”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僅僅幾年時間,這座小村莊“煥然一新”,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現在人們眼前。
黑木耳種植破題產業發展
從產業薄弱到特色產業多點開花、從村集體收入每年不足5萬到突破100萬大關、從村民紛紛外出務工到常住人口增加800余人……這樣一個看上去“其貌不揚”的小鄉村,緣何能在短短幾年間,實現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與村集體經濟“爆發式”增長?作為這幾年第一個回鄉創業的村民,林躍忠很有發言權。
“我們的村干部,確實是為我們用心考慮!”林躍忠告訴記者,幾年前,由于兒子升入初中,他便動了回鄉發展的念頭。當時,村兩委干部專程上門告訴他:“只要你愿意回鄉投資創業,村里將全力支持你!”2020年,林躍忠投資350萬元啟動食用菌黑木耳種植項目,村里不僅免除了第一年的土地流轉費,還分兩次參股投資56萬元。該項目集育菌、培菌、收購為一體,占地50余畝,建有大棚4座,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和良好的市場行情。
在林躍忠的帶動下,馬草深村黑木耳產業越做越大,原本在浙江務工的村民查振江也忍不住回鄉加入創業隊伍。今年,他與同鄉王小平一起合作向林躍忠購買了8萬棒木耳菌棒。“直接購買已培養好的木耳菌棒,在技術上我們就省心很多。”查振江告訴記者。
特色產業多點開花
像黑木耳這樣發展迅速的特色產業,在馬草深村已不是個例。“我們不僅要發展木耳產業,還要立足本地實際和資源優勢,不斷發展其他特色產業,努力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施紅兵說。2020年,村里荒廢20多年的200畝撂荒田全部開荒復墾,發展黑木耳、蓮蝦養殖等特色產業,帶動近30名閑置勞動力就業;2021年,出租西山小學閑置校舍,打造馬草休閑農莊,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為馬草深村每年帶來2000余人次的游客量;2022年,擴大黑木耳、蓮蝦養殖等特色產業規模,村集體追加投資,每年穩定增加村集體收入20余萬元。
“今年,我們又謀劃培育了一個新產業,種紅辣椒!”施紅兵指著100畝的紅辣椒基地,笑著說:“這是村里鼓勵5家種植大戶聯合種植的,村集體也進行投資了,預計年產量可達500噸,不僅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20余萬元收入,還能帶動30余名勞動力就業。”
“我60多歲了,回到家鄉還有錢賺,特別知足。”辣椒基地內,村民凃小祥正在進行田間管理。前幾年他一直在上海務工,今年,聽說家鄉特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讓他開心不已。“如今,我一天能賺120元,在家門口打工,日子舒坦多了。”
鄉村旅游未來可期
走進現在的馬草深村,村莊房屋錯落有致,綠樹環繞的農家庭院整潔美麗,四周金黃色的稻田向遠方鋪展……“變身”后的馬草深村讓一撥撥游客慕名而來,在這里“見山望水覓鄉愁”。近年來,馬草深村結合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在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斷加大投入,文化彩繪、雨污分流、修建公廁等先后投入近320萬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看到村里的變化,村民們更有干勁了,一些村民開始主動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地塊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種植園、小養殖園,并主動參與村莊環境保護。林倍元既是馬草休閑農莊負責人,也是村里環境監督員,他告訴記者,這兩年,不僅村里環境變美了,村民環境保護意識變強了,來村里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
“接下來,我想以馬草休閑農莊為核心,在村里流轉50畝土地,打造現代農業觀光采摘園,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林倍元相信,隨著村環境的不斷優化,以前“無人問津”的小鄉村定會“華麗變身”,吸引越來越多游客來此休閑、團建、旅游。
夕陽西下,暮色靄靄。74歲的老黨員龍江來吃過晚飯后沿著鄉間小道悠閑散步,與三三兩兩出來散步的村民打著招呼。他感慨道:“現在,村子有了產業、有了游客,也就有了生機,許多村民都愿意回來了,村子又熱鬧起來了。”
“下一步,馬草深村將在發展壯大現有特色產業的同時,探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并鼓勵更多的鄉賢回歸,支持家鄉建設,共同打造山清水美、產業興旺的特色馬草深村,努力將馬草深村建設為極具地方特色、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施紅兵說。
來源:池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