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北新聞9月7日電 (徐巧明 雷雪姣)9月6日,在河北省蠡縣北郭丹鎮某食用菌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分揀、包裝杏鮑菇。
據該公司負責人李佳坡介紹,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把收購的廢舊玉米芯磨成粉,制成菌包,再經過培料、制袋、菌種繁育、栽培管理等系列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的產業體系,生產出杏鮑菇和平菇。
工人在出菇房灑水增加空間濕度。 雷雪姣 攝
李佳坡稱,工廠化生產食用菌打破了季節性限制,全年可生產。目前,年產杏鮑菇菌棒1200萬棒,主要銷往京津冀及黑龍江等地,年產值超3000萬元,解決社會就業100余人,間接帶動周邊村鎮就業500多人。
“我主要負責采摘、處理杏鮑菇,一天工作6到7個小時,每個月能賺5000元,還可以就近照顧老人和小孩。”在食用菌公司上班的北郭丹村村民梁小燕說。
近年來,蠡縣立足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先后引進、試驗和推廣多種特色食用菌品種,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目前,該縣已發展杏鮑菇、平菇、雞腿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種植面積160.2畝,成立食用菌合作社5家,年總產值超6億元,形成了草木腐菌并存、長短周期銜接、順反季栽培互補、設施化工廠化相結合的食用菌全產業發展鏈條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