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俗稱菌菇)在樟樹市種植歷史悠久。過去,菌菇品種單一、價格時高時低、缺乏銷售渠道等問題,制約了該產業的發展。近兩年,樟樹市大力推動食用菌產業升級,極力打通產業堵點,實現了產業鏈從追趕到引領的歷史性跨越,讓小菌菇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釋放出大潛力。
通堵點,引入產業鏈上游企業
9月2日上午,位于樟樹市劉公廟鎮雌溪村的江西民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內一片繁忙。大棚內,菌菇長勢喜人,20余名工人動作嫻熟地采摘、稱重、打包菌菇。而在大棚之外,12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搬運成筐的菌菇,將其分裝至一輛輛大貨車上。
這些貨車并非遠行,而是駛向鄰近的樟樹市憶樂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憶樂食品公司)。“今年以來,我與憶樂食品公司訂立了產銷協議,僅草菇銷售收入每月50萬元,利潤達15萬元。”江西民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利民告訴記者,以前,食用菌產業種植基地常常面臨種了沒人買、種多了賣不完、物流成本太高等難題。為此,2020年,樟樹市政府部門多次向鄉賢推介家鄉資源和政策優勢,在談及食用菌產業面臨的“腸梗阻”問題時,熟悉外貿營銷的鄉賢楊武、敖佳等企業家表示要為鄉村振興出把力。后來,經過幾次調研,憶樂食品公司正式落戶在交通便利的義成鎮。
走進憶樂食品公司,一條條食用菌產品精加工自動生產線讓記者嘆為觀止,香菇、草菇、鮑魚菇、金針菇等品牌食用菌罐頭讓人目不暇接。該公司負責人黃寶根介紹道,該公司集保鮮、深加工、研發及銷售食用菌產品于一體,填補了樟樹市無食用菌加工企業的空白。
樟樹市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站站長賈小林表示,食用菌是一種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該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短平快農村經濟發展項目。隨著憶樂食品公司的投產,帶活了整個產業鏈,全國上百家菌菇種植基地與該公司簽約。2022年,該公司剛投產,各類菌菇產品熱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即實現銷售收入超千萬美元,成為樟樹市增速最快的出口創匯企業之一。
獎勵激勵,闖出興農富企之路
有了產業鏈上游企業的支撐,孫利民再無后顧之憂,一心想著如何擴大種植規模。得知這一情況,雌溪村黨支部書記付凱一邊向劉公廟鎮政府報告,為其申報10畝土地;一邊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騰出閑置的庫房,并將其改造出10余座標準化食用菌培育庫房,種植草菇、黑皮雞樅菌、袖珍菇、金耳等。現在,民慧公司一年的總產值達700余萬元,年利潤300余萬元,助力吳仕平等脫貧戶家門口就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經樓鎮老店村以“筑巢引鳳”策略發展集體經濟,吸引菌菇企業入駐老店村,采取“龍頭公司+合作社+基地+脫貧戶”模式,成立興鑫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村委會通過政府產業扶持資金成為公司股東,搭建起9座總面積3300多平方米的菌菇種植大棚。該模式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開辟了脫貧戶的就業崗位,實現了脫貧戶與產業鏈的有效對接,為鄉村振興、群眾抱團增收致富,注入了強勁的動力。眼下,在大棚里務工的村民有60多名,其中脫貧戶24人,僅黑皮雞樅菇日產量600公斤,每公斤可賣到50元,日收入達3萬元。
為了扶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今年7月4日,樟樹市出臺了《2023年樟樹市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項目獎補細則》,對新建集中連片3畝(含)以上的蔬菜大棚基地,每新建1畝連棟鋼架塑料大棚一次性補助1萬元,對每個出菇生產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每個菌袋獎補0.6元。“我的基地一年生產110萬包菌袋,每年可獲6.6萬元補貼。”孫利民高興地說,政府的獎補資金讓他們干勁十足。
賈小林表示,當下,食用菌產業消費市場廣闊、銷售渠道穩定、市場潛力巨大,發展食用菌產業符合人們消費增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農民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徑,對鄉村振興起到良好促進作用。(付 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