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 驕陽盛夏,正是晾曬黑木耳的好時節。在嘉祥縣滿硐鎮南武山西村的曾子廣場、農家庭院、黑木耳大棚晾曬基地到處可見正在晾曬的黑木耳,這里記者見到了村里有名的種植致富能手吳洪啟,他正在翻曬自家的黑木耳。
曾祥華幾年前一直在外地打工,考慮到曾祥華在外見過世面,了解大城市的生活模式,村兩委與其取得聯系,向他講述了村內正在大力發展的黑木耳種植項目,希望其能回鄉發展。
“原來一直在外務工,家里老人孩子都顧不上。2018年回家種植黑木耳以來,每年的收入也有十幾萬。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個棚,后來種植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已經有5個棚。最主要的是木耳摘下來之后不愁賣,我們都是加入了合作社的,合作社直接對接好了,把車開到大棚基地,裝好車就能走,真正實現了創業就在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曾祥華說。
南武山西村吳保沖是山東政法學院的大學生,畢業后,他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鄉投身于木耳種植產業,現經過幾年奮斗,已經營10個木耳棚,每年可盈利達幾十萬元。
黑木耳種植項目是南武山西村支部書記和村里其他幾位致富帶頭人共同到外地進行考察并經過多次研討商議,最后敲定引入的項目。該項目已經運行10多年,目前已有76家種植戶加入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
“現在黑木耳種植項目木耳種植量達到了1000萬袋,年產值2000多萬元,帶動了約1200余人就業,真正讓村民們吃上了產業飯,端穩了致富碗,實現了民富村強。”南武山西村黨支部書記吳長征說。
唐村村民徐春蘭說:“我是隔壁村的,在這里做工一天能掙100元,摘木耳的工作比較輕松,時間自由,離家也近,還能學技術。”
2019年7月,南武山西村黨支部與菇豐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聯建,同時與谷谷苗食品和新農人電商聯合進行網上銷售,采取優質企業入股開展合作經營模式。同時,村集體利用市派工作隊幫扶資金100萬元,流轉土地30余畝,建設了9個高標準示范菌棚和800平方米的鋼構倉儲庫,澆筑2000平方米的木耳晾曬場地,夯實了產業基礎。
隨著木耳產業的發展壯大,單一的散裝銷售模式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和時代發展,合作社經與村“兩委”多次商議,推出“可嘉菌業”品牌,打造滿硐鎮食用菌科技示范園,研發推廣種植白玉木耳、羊肚菌等食用菌新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出靈芝等高附加值產品,進一步提高了“可嘉菌業”品牌的影響力,產品通過線上線下遠銷全國各地,合作社現集菌種培育、木耳種植、產品加工、產品銷售于一體,統產統銷,把木耳產業打造成農業“新六產”。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黑木耳種植規模,發展支部產業,我們強力推出了“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鏈條式發展方式,在助力致富強村的新引擎上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南武山西村支部書記吳長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