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潭鄉楊林村黑木耳迎來了新一輪的采摘期,種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在田里整齊排列,菌棒上長出的朵朵黑木耳肥厚光亮。村民們忙著將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來裝入桶里,“春耕”變“春收”,一派“春天豐收”的景象。
“我共種植了2.5萬個菌包,20天左右采收一次,今天是第3次采收了,能采收5個多月,預計產量5000斤。”李小南笑著介紹道,品質好的木耳能賣到60元/斤,最差的保底價也有30元/斤。“我與企業簽訂了協議,企業提供菌種和技術扶持,培育成功后再由企業統一收購,不愁銷路。”
據了解,李小南是該鄉第一批引進黑木耳產業的“吃螃蟹者”。李小南之所以敢于嘗試,除了簽訂了購銷協議,還有楊林村的好山好水非常適合種植菌類;同時黑木耳種植管理時間段剛好與茶葉采摘空閑期重合。“這個時間段,家里勞動力充足,而且黑木耳管理相對簡單,早晚各澆一次水,種植兩月就能采收。所以我選擇黑木耳產業。”“我的年齡大了,現在每天在木耳基地這里打工,活不多還輕松,一天還有80到100元的收入。”家住木耳基地附近的彭大姐一邊采著木耳一邊笑著說。
采摘后的黑木耳要及時晾曬干制。這不,這邊婦女們忙著采摘,三輪車往返穿行晾曬房與基地之間,另一邊的工人們則忙著用將剛采摘下來的木耳拉入晾曬棚進行晾曬、翻檢。
經過采摘、晾曬到裝袋、銷售,小小的黑木耳綻放出了朵朵“致富花”。據了解,李小南家2022年黑木耳銷售收入達到15萬元,今年木耳大豐收,預計產值達到20萬元,較上年增長33.3%。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資源優勢,瞄準市場需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戶發展菌類、豆類、中藥材等山區特色產業,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為鄉村產業振興蹚出了新路子。”宏潭鄉黨委書記唐飛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