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前后,在臨縣城莊鎮陽宇會菇隆菌業大棚內,工人們正在忙著翻轉菌棒,為菌棒上架做著準備工作。大家干勁十足,期盼著今年有個好收成。員工李振鵬告訴記者:“我在蘑菇基地打工,一年工作七八個月,能掙3萬余元。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我已經成為一名技術員,工資也翻了倍,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臨縣是全國著名的紅棗產地。城莊鎮依托豐富的棗木資源,利用棗木香菇含有豐富的氨基酸、鈣、鉀和11種不飽和脂肪酸的產品特色優勢,制定了科學的棗木香菇生產、加工、銷售標準,全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努力將小香菇做成大產業。在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下,極大地提高了當地群眾種植香菇的積極性,為群眾提供了就業和增收渠道。
臨縣城莊鎮陽宇會菇隆菌業總經理王海艷說:“政府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環境,企業從選址到投產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形成了從菌棒原料生產到出菇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條,還解決了周邊10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臨縣縣委常委、城莊鎮黨委書記孟飛告訴記者:“我們從示范基地建設、菌種選育、菌棒生產、香菇加工等方面全力推動香菇產業發展,全面推進基地農民管、菌種選優供、菌棒集中產、銷售分級選、品牌統一宣、技術跟蹤服、研發聯院校、政策配套走、服務專業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打造中國香菇產業強鎮。”
在做大做強香菇產業的同時,城莊鎮創新黨建模式,采用“黨小組+合作社+脫貧戶”模式,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干事創業聚在產業發展上,實現了黨建和產業發展雙促進雙提升。
臨縣城莊鎮鄉村振興辦負責人、陽宇會村黨支部副書記高晨偉告訴記者:“黨小組建在企業一線,我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企業的需求,及時與相關部門進行對接,幫助企業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讓他們放心大膽地去干。”
隨著菌種選育、木屑加工、菌棒生產、香菇深加工、市場建設、廢棄菌棒處理項目的建成投產,城莊鎮棗木香菇由原來的單一種植變為種植、深加工、市場銷售及服務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全鎮有香菇企業、合作社21個,年栽培香菇800余萬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