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天氣回暖,祁門縣小路口黑木耳糧食輪作種植基地迎來采收高峰,種植戶搶抓天氣,采摘、搶收,晾曬干品,確保種植效益。
在種植基地里,筆者看見,地里圓柱狀的菌袋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形狀各異、肥嘟嘟的黑木耳的從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頭來,長勢喜人。農戶們正在沿著一排排菌棒,動作嫻熟地采摘著成熟的木耳,十分欣喜,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產量之前采了6000多斤,今天這批預估能有4000多斤,一天平均有吧1000多斤產量,曬干后約30元/斤,再過20多天還能采一批,大約3000多斤。”祁門縣雙蓮村村委會委員 夏愛俊高說。
據了解,祁門縣雙蓮村位于縣城西15公里處,共有7個村民組,村民800余人,被定為祁門縣食用菌示范鄉鎮,該村通過土地流轉等舉措,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特色產業,種植木耳規模已達到 18 畝 10 余萬棒。截至目前,該項目為村集體經濟創收 40余萬元,帶動周邊村民、脫貧戶到種植基地務工 1700 余人次,發放務工工資15余萬元,有效地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木耳采摘以來,每日都有30余名工人前來采摘木耳,61歲的葉引愛是其中的一員,每日能拿到70元的工資讓她十分高興。祁門縣雙蓮村村民 葉引愛說:“去年一共干了4800多塊錢,在家門口干活也還很輕松,收益也還好,我們在家里掙這些錢已經很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