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英山縣是全國有名的“藥材之鄉”,眼下當地的中藥材陸續進入了收獲季,英山縣程早村村民王建平每天都會扛著鋤頭在山林間種植的十幾畝茯苓地里刨土尋寶。“今年有這么樣的一個產量,這么好的貨我感到滿意。”王建平抱著剛出土的鮮茯苓滿意地說。
英山是全國有名的茯苓種植主產區,茯苓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萬畝,今年的茯苓產量雖然有所下降,但鮮貨賣價相較以往正常年份幾塊錢一公斤的價格還高出了不少。
每年的9月中旬到12月底,是鮮茯苓加工最繁忙的時節,當地的茯苓加工企業會依據訂單需求從級別、規格來進行收購加工。
“出口的話切成片切成塊,國內用茯苓丁做飲片用的比較多,每年的鮮茯苓必須要收到1萬噸左右,加工出來的干貨成品在5000噸,產品主要銷往韓國以及國內的幾家大型制藥企業,主要是供給原材料。” 英山縣吉利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余建中說。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英山茯苓”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但多年來,“英山茯苓”大多是以原材料的方式向外銷售。
2017年,英山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上市企業天津紅日藥業入駐英山,控股收購當地的湖北辰美中藥,投資2.45億元建設配方顆粒提取生產線并新建扶貧藥材產業示范基地2000畝,讓茯苓從地里走上流水線,進入了各大醫院的門診和臨床,讓土疙瘩成為了醫藥市場的“搶手貨”。
。“每小時可包裝2000多袋,一年四季都生產茯苓,3臺機器一天就是一噸的量。”湖北辰美中藥有限公司飲片車間機械包裝組組長周香蓮介紹。
為了進一步方便醫院用藥和患者服用,依托紅日藥業的生產線,湖北辰美中藥還將中藥材進一步加工,制作成中藥配方顆粒,不僅保留了原中藥飲片的藥性藥效,還具備了無需煎煮,方便調劑、攜帶、運輸、儲存等優點,在產品種類上可以得到豐富拓展,其附加值的比例也可以提升到5到10倍。
2021年湖北辰美中藥共加工生產中藥飲片3000噸,中藥配方顆粒500噸,加工銷售收入達到了1.2億元。“品種已開發600多種,其中納入湖北省醫保目錄377種,今年可以發展到3個億,3年之內達到10個億的產值。”湖北辰美中藥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彭鵬介紹。
“中藥配方顆粒項目是英山中藥材強鏈、補鏈的項目,通過從傳統粗加工向現代化精深加工發展,英山不僅實現了中藥配方顆粒生產‘零突破’,還開啟了現代制藥的新征程。”英山縣藥材和繭絲綢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肖寶江表示。
今年,英山縣中藥材種植規模已經達到了28萬畝,年產藥材近8萬噸。通過“政企院”聯動和采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種植農戶”的模式,為廣大藥農和藥企搭建起了縱深發展的大平臺,著力構建茯苓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全面推進中醫藥產業體系建設,不斷延伸中醫藥產業鏈,推動中醫藥產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