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五峰縣天麻測產數據出爐,新型菌材種植天麻產量每平方米10公斤以上,比傳統原木種植產量提升20%,商品麻率提高15%。
新型菌材就是五峰最新研發的天麻種植代料,用于替代木材為天麻提供營養。
木材是天麻生長的“營養皿”。天麻根、莖、葉退化后,需要蜜環菌為其提供生長營養,而蜜環菌生長要依賴殼斗科櫟木持續獲得營養,該類樹木就被稱為菌材。
五峰中藥材發展中心主任王陸青介紹,人工種植天麻需要砍伐樹木作為菌材。經測算,在五峰,以往人工栽培天麻,每畝約需15噸至18噸原木,而使用新型菌材后僅需3噸至4噸樹杈、灌木等輔材,林木消耗減少70%。
代料栽培技術研發取得成功
從70年代起,五峰天麻種植規模開始穩步增長。2021年,該縣人工種植天麻5809畝,產量4300余噸,銷售輻射云南、甘肅、陜西、河南、四川、貴州等地,成為全縣重要致富產業。
然而,隨著人工栽培天麻規模擴大,林木消耗量越來越大。
為解決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對天麻種植的制約,五峰嘗試研發新型菌材。恰在此時,湖北房縣專家賀祖海從黑木耳、香菇由原木栽培變為木屑中受到啟發,正在嘗試自制菌包代替木材。2021年,他應邀到五峰開展實驗。
賀祖海與湖北中醫藥大學,五峰縣農科所、林科所,聯合開展天麻代料栽培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將木屑作為填充物添加營養液制作木材代料,取得成功。新型菌材能夠提供穩定營養,替代天麻70%的營養需求。
去年,五峰在紅和坪、長樂坪、牛莊鄉三個不同海拔高度的鄉鎮進行代料天麻試種,種植基地10畝。經過半年生長現場核查與測產顯示,平均每平方米天麻產量達11.2公斤,天麻素、羥基苯甲醇含量均達到藥典標準,成果超過預期。
全縣試種產量可觀
10月22日,長樂坪鎮百年關村五倍子科普推廣示范園,負責人張品德進入松林,開挖出一平方米土塊,一排白胖的天麻露了出來。
每平方米土地產量,是衡量新型菌材種植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經過測算,該地塊產量為10.35公斤。
張品德說,過去,拳頭粗的樹木才能保障天麻營養供應,采用新型菌材種植只需在底層鋪上樹杈即可,不用砍樹也能豐產增收。
百年關村三組村民向兆兵家里種了5畝天麻。“挖了一分地,收了340公斤天麻,比去年多。”他估算,今年每畝天麻產量超過2500公斤。
產量增加,成本也大大降低。向兆兵說,過去家里5畝地,僅準備木材就要請60個小工;改為代料種植后,節約木材70%,種植成本少近8000元。
今年,五峰已在全縣8個鄉鎮推廣500畝新型菌材林下栽培天麻。
蜜環菌培育搬入工廠
在仁和坪鎮,五峰縣峰林菌類種植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個個圓柱形新型菌材下線,被送入高溫滅菌室。
制作好的天麻菌材,長20厘米、直徑15厘米,呈圓柱狀,約2斤重。據介紹,填充物90%為木屑,主要來自森林撫育、工程施工用的廢棄木料,另外添加氮、碳等元素,為天麻提供穩定的營養。
峰林菌類種植有限公司已有25年的蜜環菌生產歷史。負責人李俊介紹,傳統天麻種植在原木上培養蜜環菌要半年時間,到霜降時節才能播種天麻。而新型菌材則將幾個步驟濃縮在工廠里,種植戶可直接購買代料下種,縮減種植周期,避免人工培菌受天氣、環境等帶來的風險。
據介紹,該公司改建高溫滅菌室、冷卻倉庫、冷凍倉庫、無菌培養室、蜜環菌填充產線,60畝生產基地的一半用來制作和儲存新型菌材。
去年起,該公司購買技術,試水制作天麻新型菌材,訂單快速增長。今年,公司已生產新型菌材30萬個,銷往云南、貴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