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是一種珍貴的藥材,民間也有把靈芝作為藥膳的習慣,目前靈芝人工規模化栽培已很產業化,但市場對野生靈芝更有偏好。因此,仿野生栽培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靈芝曾是松溪縣的特色農產品,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松溪靈芝生產陷入停滯。
日前,筆者來到龍源有機茶茶場的九龍大白基地,探尋靈芝仙草的秘密......在茶樹下,揭開仿野生栽培靈芝的“廬山真面目”,這里長出一排排鑲著“金邊”、形狀如傘的靈芝。
“茶園套種靈芝有很好的經濟價值,仿野生栽培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經濟效益也會更好。”福建省農科院農經所劉新永副編審介紹道,其栽培的靈芝,除了人工種植后,其生長過程拒絕人工干預,不施肥、不打藥,保持“放任野生”培育。
有機茶種植是發展生態農業、低碳農業的重要途徑,也是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有機茶園需要解決有機肥的來源以及肥料施用成本高的問題,傳統的有機肥來源于工廠化養殖的畜禽糞便,由于飼料添加劑以及藥品的使用,制成的有機肥難以達到有機標準。因此,有機肥來源成為制約有機茶園發展的重要因素。茶園里套種靈芝,利用茶樹遮陰,為靈芝提供良好的生境,同時靈芝的栽培料被靈芝菌絲腐解后,富含多種有效成分,可以提高茶園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是一種優良的有機肥料,可以少施甚至不施用有機肥,降低茶園的投入。因此“茶+靈芝”套種是一種低碳綠色的生態農業模式,在茶園推廣市場前景良好。“我們的茶菌融合,以低碳的有效方式,減少茶園有機肥的投入,還以環保的方式,把一些廢棄物、包括茶的下腳料進行加工制作成菌包返還到茶園里,從而實現循環農業的模式。”劉新永表示。
此次福建省農科院農經所有關專家到現場驗收,他們選擇“漳芝一號、漳芝二號、仙芝樓靈芝”等5個靈芝株系進行對比實驗,從產量、藥效成分等指標評價靈芝株系在茶園里的綜合表現,為在今后的生產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下一步,茶菌草融合科技服務團隊將繼續與龍源有機茶場合作,研究茶園不同遮陰對靈芝生長的影響,同時采用農旅融合模式,與松溪縣職業中專合作,開展靈芝的科普活動,通過產學研的深度結合,促進茶菌融合發展,助推松溪茶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