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十四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打造國家農業產業科技戰略力量,支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對首席科學家和崗位科學家進行了增補。經專家評審,農業農村部于8月6日對候選名單進行了公示,9月22日正式發文(農科教發[2021]9號),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譚琦研究員成功當選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譚琦研究員作為食用菌產業和學科帶頭人之一,在香菇等食用菌遺傳育種及栽培領域耕耘36年,主持建成國內最大香菇種質資源庫及多層級評價體系;首次證明香菇先導核的存在,創建“非對稱雜交育種”理論,為食用菌提供了新的高效育種方法;育成“申香”和“滬香”系列品種滿足了產業多元化需求,覆蓋我國香菇主產區;首創“設施制棒生態出菇”模式引領香菇生產的轉型升級,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建成中國第一家真姬菇現代化企業,成為國內工廠化發展策源地。
譚琦研究員36年來走遍全國食用菌產區,深入基層傳授技術,把論文寫在產業發展的大地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香菇成為第一大栽培菇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譚琦研究員重視學科建設,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構建了以資源為基礎、遺傳為支撐、育種為根基、栽培為主干、精深加工為提升的全球最完整的食用菌學科體系,培養了一批學科和產業的中堅力量;重視和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舉辦多種形式的學術會議和培訓班,積極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中國方案。在農業農村部歷次評估中,食用菌所都保持百強所的地位。
譚琦研究員于2014 年當選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和產品學會主席,2021 年入選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發布的“全球16位女性育種者”。
譚琦研究員表示,作為體系首席一要有高度,緊跟科學、技術前沿,做好產業發展的決策咨詢,引領和推動食用菌產業技術的升級換代;二要有眼界,針對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全面和系統地組織崗位科學家、綜合試驗站和技術推廣人員開展聯合攻關,著力提供食用菌產業發展所需共性關鍵技術和主產區的區域性技術,推動食用菌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三要有胸懷,做好產業科技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體系匯聚全國力量的紐帶作用,建成政治素質高、能打硬仗、受歡迎的專家團隊,推進新產區和主產區的平衡發展,支撐食用菌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