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道地藥材產區,氣候類型較多,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及溫帶、亞熱帶高原氣候,是川藥、貴藥、云藥主產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中藥材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25%。1999年國家科技部資助的首批20種中藥規范化種植項目:川芎、附子、黃連、天麻、川貝母、麥冬。”12月13日,成都中醫藥大學民族醫藥學院院長呂光華在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就四川天麻產業發展現狀做了主題報告。
全國道地藥材基地劃分為7大道地藥材產區: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呂光華教授在報告中介紹到,四川素稱為“中醫之鄉,中藥之庫”,道地藥材80余種。中藥材、飲片、中藥產值列為全國各省市前茅,四川是全國首個“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1999年)。四川將包括中藥在內的生物醫藥產業列為四川省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預計到2025年,中藥材種植面積為800萬畝。
天麻在四川分布廣,林下種植面積大,四川盆地的“盆壁”海拔1200-1800米都有野生天麻生長:達州市(萬源、宣漢)、巴中市(通江)、廣元市(青川)、綿陽市(平武)、雅安市(滎經)、樂山市(峨眉、金口漢)、涼山州(雷波)等地市州,并開展了規模化的大棚種植。四川省自“十三五”開始,將天麻的新品種選育列為“中藥材育種攻關重大專項”品種。連續實施天麻新品種選育:2010年川天麻金烏1號;2013年川天麻金紅1號,2016年川天麻金綠1號,2018年川天麻青烏1號,2018年川天麻阿紅1號,2020年川天麻蜀箭南烏1號。
近年來,四川省在種植基地建設、新品種選育、質量評價、加工方法研究、藥效研究方面做了諸多工作,并啟動了藥食同源試點。今年11月,四川省衛健委發布《四川省開展天麻、鐵皮石斛、靈芝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管理試點方案》的通知。試點產品范圍包括四川全省行政區域內(包括省外種植基地)種植以天麻、鐵皮石斛、靈芝為原材料,按照傳統生產工藝或飲食習慣食用加工的普通食品,不包括化學提取物產品(如含某種物質提取素的藥品、保健食品)。試點期限自2021年12月起至2022年11月結束,完成試點物質產品生產、供應、消費、風險監測、監督抽檢、風險研判會商、試點工作情況的總結和報送等工作。
呂光華教授還提到,當前是中醫藥發展的大好時機,2018年農業農村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提到,到2025年,健全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構建完善的道地藥材生產和流通體系,建設涵蓋主要道地藥材品種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全面加強道地藥材質量管理,良種覆蓋率達到50%以上,綠色防控實現全覆蓋。重點任務是提升道地藥材生產科技水平,標準化生產水平,產業化水平,質量安全水平。要求到2025年,全國建成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總面積2500萬畝以上。
2021第七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由中國菌物學會、易菇網主辦,中共丹鳳縣委、丹鳳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承辦。除了主旨報告外,同期還舉行了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藥食同源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天麻美食烹飪大賽、并召開了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工作會議,參會代表還前往良種天麻產業園參觀交流。全國天麻會議是天麻業界的一次盛會,在丹鳳的成功舉辦,不但為全國天麻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必將推進丹鳳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丹鳳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全國天麻會議自2012年舉辦首屆以來,相繼在湖北宜昌、北京昌平、貴州德江、貴州大方、云南彝良、陜西寧強共舉辦六屆,引導了全國天麻產業的發展和提升,已成為我國天麻行業公認的唯一的專業交流展示平臺。本次會議由于疫情原因而延期,為會議的前期組織籌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本次會議仍然會聚了全國天麻產業界的眾多科研學者、企業家、種植大戶以及行業精英,實屬不易,本次大會各位代表圍繞行業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積極研討,共商產業發展大計,為產業發展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