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食用菌之王”成長記


    【發布日期】:2021-09-28  【來源】:農民日報
    【核心提示】:東寧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是由牡丹江市代管的縣級市。2015年12月,東寧撤縣設市。得益于當地黑木耳產業的快速發展,黑龍江東寧市先后榮獲“中國黑木耳第一縣”“綠色黑木耳生產基地縣”“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十強縣”等20多項國家級殊榮。
    “世界木耳看中國,中國木耳看東寧。”

    東寧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是由牡丹江市代管的縣級市。2015年12月,東寧撤縣設市。得益于當地黑木耳產業的快速發展,黑龍江東寧市先后榮獲“中國黑木耳第一縣”“綠色黑木耳生產基地縣”“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十強縣”等20多項國家級殊榮。

    長期以來,黑木耳都是我國著名的食用菌藥用菌,食用之上品,被譽為彌足珍貴的“食用菌之王”。

    據東寧市副市長張秀月介紹,東寧黑木耳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從唐朝起便有黑木耳的相關記載,先后經歷了野生采集、伐木生產、段木栽培、袋料栽培四個主要階段。今天,袋料栽培依然是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方式。

    東寧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主任、黑木耳產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王良武說,黑木耳產業長期以來都是當地農戶的致富產業,有錢賺,自然也留住了大部分人。

    統購統銷年代里的探索

    今年72歲的付連鎖是統購統銷制度年代里黑木耳產業發展的拓荒者。

    9月18日,在東寧市綏陽鎮可以見到了頭戴老年鴨舌帽、精神矍鑠的付連鎖。

    據付連鎖回憶,他開始探索種植黑木耳是從1971年春天開始的。那個時候,還鮮有人工種植成功黑木耳的案例,且當時黑龍江省也沒有合適的菌種。付連鎖嘗試用罐頭瓶來培育菌種,但最后都遭遇了失敗。

    當年秋天,付連鎖結束“上山下鄉”后被分到了東寧供銷社工作。彼時的供銷社,主要有兩項工作:一是供應,二是收購。


    東寧農戶在采摘黑木耳

    這里有一個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農民“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得以實現,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空前提高,糧食產量開始加快恢復。但是,當時國內糧食供求關系總體上依然緊張,從農戶手中歸集糧食的機制尚未建立,實施工業化的需要等擺在眼前的因素決定了我們的糧食配給制——統購統銷制度。東寧的黑木耳也不例外。因此,當時黑木耳都由生產隊來種植,最后賣給供銷社。

    1972年,付連鎖通過閱讀相關專業書籍、報紙,并且不斷地嘗試,終于做成了500瓶木耳菌,使當地的黑木耳種植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

    此后,在1971-1983年任職期間,付連鎖帶動當地掀起種植黑木耳的熱潮。通過舉辦全縣木耳學習班等方式,推廣起了黑木耳種植技術。1977年,當地黑木耳產量破萬斤,當時的黑龍江省供銷社還專門為此表彰了東寧供銷社。

    到了20世紀80年代,全縣基本普及了黑木耳人工種植。黑木耳成為東寧的特色產業。

    世紀之交的轉型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推廣段木栽培技術,到2003年開始全面普及袋栽技術,東寧黑木耳逐漸走上了產業規模不斷增長、品質不斷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形成“村村生產、戶戶栽培”的產業發展格局。今年58歲的綏陽鎮綏西村的李忠仁是這一時期的見證者。

    1983年,20歲出頭的李忠仁開始種植黑木耳。“我們村當時是貧困村,人均3畝耕地,一年到頭也賺不到多少錢,只能種植黑木耳來找一條出路,因為黑木耳效益比種地強。”談及當年種植的原因,李忠仁說。

    那時的綏西村尚沒有劃分到綏陽鎮。當時綏西村不像綏陽鎮那樣,已經掀起了種植黑木耳的熱潮,李忠仁是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從綏陽鎮學習了一些經驗后,李忠仁開始著手去干。他用罐頭瓶種植了2000多瓶的黑木耳菌種,大獲成功。“當時每瓶賣到了0.8-1元,賺了一大筆。”李忠仁回憶起當初的情形,依然嘴角揚起微笑。

    2000多元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字。村里其他人一看確實有錢賺,便陸續開始種起了黑木耳菌種。

    到了1990年,全村已經有三成多的農戶種起了黑木耳。到了2000年初,這一比例達到80%。

    這期間還有個小插曲。東寧市供銷社食用菌技術推廣站站長徐連堂告訴記者,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國家禁止亂砍濫伐措施嚴格實施,作為菌種培育載體的木材的獲取便不在容易和廉價。果樹不再能夠隨意砍伐,每年培育黑木耳菌種所需的木材都需要向當地林業局報備,段木栽培的模式便開始走向衰落。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忠仁等人在報紙上看到遼寧朝陽市當時在探索袋料栽培模式。袋料栽培模式,即將培養料配好后裝入塑料袋內,經高壓滅菌或常壓滅菌后取出,待培養料溫度降至30℃左右時,以無菌操作接入菌種,便可移到栽培室進行培養。

    1994年4月,李忠仁等人便前往遼寧朝陽市“取經”,回來后,6月便開始嘗試。遺憾的是,初期嘗試生產的2萬袋全部失敗。經過眾人一起分析,認為是溫度過高導致菌種腐爛。因為菌絲長滿后要進行10天左右的低溫培養,即溫度控制在20℃-22℃之間。

    第二年春天,李忠仁等人重新嘗試了1萬袋的菌種種植,控制好了溫度,果然大獲成功。此后,村民們紛紛采用這一模式。


    東寧農戶在掛袋棚室采摘黑木耳

    2001年,綏西村已經行政劃分到了綏陽鎮。當時的鎮長“三顧茅廬”請他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李忠仁不再好推辭。最終,經過民主選舉,李忠仁當選了綏西村村委會主任。

    要干就干好,要做就做出點樣子。當選后,李忠仁撇下了自己的事業,全心投入到村里黑木耳產業發展上來。與此同時,徐連堂在袋栽技術基礎上試驗成功棚室立體栽培技術,大大提高了黑木耳產量。

    2006年,在多方努力下,綏陽鎮建立起當時全國唯一的黑木耳菌廠。

    新時代的發展抉擇

    王良武表示,為提高黑木耳的競爭力和科技含量,東寧市成立了黑木耳產業推廣辦公室,每年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在技術引進、推廣、研發上給予支持,針對本地氣候、土壤、水質等特點,研究出集吊袋懸掛、人工控溫控水、棚頂噴灌于一體的棚室掛袋栽培技術,使黑木耳的產量和質量達到了雙提升,實現每畝土地由生產1萬袋向生產4-5萬袋的大跨越。


    東寧農戶在掛袋棚室采摘黑木耳

    近年來,東寧市實施黑木耳“六化”戰略,即標準化、集約化、科技化、工廠化、品牌化、組織化,強化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在黑木耳產業用地方面,東寧累計建成200畝以上的園區39個,占地1.7萬畝。位于綏陽鎮的黑木耳交易市場,年均交易黑木耳10萬多噸,交易額60多億元,交易量占全國年均交易總量的2/3,被原農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木耳批發市場。目前已發展成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集散中心。

    2021年,直接從事黑木耳生產的農民有2.2萬人,占全市農民總數的22%;預計今年東寧黑木耳種植規模9億袋,與去年持平。

    今年5月,由新華社、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21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東寧黑木耳以181.27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排行榜第19名,蟬聯全國地理標志產品食用菌類第1名。

    隨著鄉村振興工作走深走實,各地競相發展食用菌產業,同質化競爭日趨加劇,東寧黑木耳產業發展再次遇到了“瓶頸期”。張秀月表示:“是否可以出臺一些廢棄菌料綜合利用政策,幫助對接國家級科研院所或者給予一些廢棄菌料綜合利用補貼資金,推動黑木耳全產業鏈條式發展,同時對黑木耳從業企業的發展壯大給予財政、金融上的支持,比如貸款貼息等,這些是目前黑木耳產業發展亟須面對的問題。”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桂东县| 桃园市| 棋牌| 仁怀市| 晋宁县| 商洛市| 南漳县| 肇源县| 通河县| 丰县| 静宁县| 左云县| 长汀县| 克什克腾旗| 焦作市| 沧州市| 武隆县| 井陉县| 准格尔旗| 夹江县| 西充县| 云龙县| 东宁县| 明溪县| 石门县| 牟定县| 叙永县| 武功县| 枝江市| 石门县| 赣榆县| 繁峙县| 龙江县| 山东| 四会市| 保定市| 尖扎县| 会同县| 无极县| 龙川县|